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意境美.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PAGE \* Arabic 1 — 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意境美 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意境美 情与景的水乳交融而情漫于景,是虚实有无的相济相生、相辅相成,有处实处是物,是境,是景,无处虚处是心,是意,是情。 中国古代诗歌创作追求的目标是什么?达到的极致是什么?对 此中国历代文人学者都有精辟独到的论述,如“宏斯三义(诗的兴比赋),酌而用之,干之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钟嵘《诗品序》,如“(诗)噫!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诗家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如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意于言外,然后至矣。”欧阳修《六一诗话》,“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严羽《浪沧诗话·诗辨》,“大抵诗以专诣为境,以饶美为材,师匠宜高,捃拾宜博。”王世贞《艺苑卮言》等等。我们说诗味无极,韵外之致,意于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专诣为境等等,包括后来袁枚的“性灵说”,王士祯的“神韵说”,王国维的“境界说”,都是指诗歌创造所追求的一种审美境界。“境界不以大小定优劣”,中国古代诗歌创造出的诗歌意境美是异彩纷呈的,或体现为冲淡平和,清明秀丽,典雅含蓄的优美意境,或呈现为雄浑劲健旷达,沉着高古慷慨的崇高壮阔美。 (二)中国古代诗歌意境美的形态 优美和崇高(壮美)是中国古代诗歌意境美的两个基本的形态。冲淡平和,清明秀丽,典雅含蓄体现为优美;雄浑劲健旷达,沉着高古悲慨体现为崇高壮美。具有优美形态的诗歌侧重展现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具有崇高壮美的诗歌侧重展现了人与自然社会对立中的突破统一,两者形态不同,殊路同归,追求终极的天人合一,自在人生的永恒境界美。正如当今热点讨论的王国维的意境说: “有我之 境”和”无我之境”。其实, “有我”、“无我”就是意境的两种类型或者优美与崇高,我们可以找到的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佛雏先生在1980年发表的《辨“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中就指出:“有我之境”就是一种属于壮美范畴的艺术意境,“无我之境”就是一种属于优美范畴的艺术意境。王文生先生1982年发表的《王国维的文学思想初探》也指出:“无我之境”也就是“优美之境”,“有我之境”就是“崇高”之境。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专列“意境的三种类型”一节,指出:“北宋山水画为…无我之境?,南宋山水画为…有我?…无我?之间的境界,而元代以来的山水画则为…有我之境。”聂振斌先生在其《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中也指出:“在论意境美时,王国维认为,…无我之境?表现出一种…静态?,属于优美;…有我之境?表现出一种动态,属于宏壮。”把“有我”“无我”与意境、优美、崇高联系在一起。而邹华先生1992年在《求是学刊》发表的文章则认为,“无我”的优美就是古代的艺术境界,“有我”的宏壮就是近代以来的艺术境界,他说:“从审美意识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问题,王国维境界说中的无我的优美之境,是古代艺术的境界,而有我的宏壮之境,则是近代以来具有高度的创造能力并感受着矛盾痛苦的个性主体所创造的艺术境界。”直到最近,由阎国忠先生主编,陈文忠著的《美学视野中的中国学人》在论到这个问题时,仍然认为“有我”“无我”是王国维对意境形态的划分,他说:“…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是王氏对意境形态最著名的划分。它侧重于创作主体,主要是根据主体在审美观照中的两种不同状况所作的分类。与审美观照和创作心境的差异相联系,…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分属两种不同的审美形态。”他仍主张“有我”就是浓情的意境,而“无我”则是平淡的意境。到2005年最新的由蒋凡、郁源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论教程》仍然认为:“有我之境?突出了主体观念性,具有强烈的感情动态,可称之为宏壮;…无我之境?,并非纯然 无我,而是审美主体摆脱世俗生活之欲的拘束,因而传达出平静的感情 心态,与物俱化,故可称为优美。”可见,把“有我”“无我”归为意境的类型,归为优美与崇高,实在具有广泛的接受基础。 1、优美的诗歌意境 1)冲淡平和美 冲淡平和美,主要是指以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创作的田园诗,多采用自然朴实的语言,描写日常生活即景,表达一种淡泊功利,悠游不迫,满足自在的生活状态,营造一种和睦喜爱的处世情怀,传达一种宁静致远的和谐美。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王维的“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仗侯荆扉。”,孟

文档评论(0)

泰和宸风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泰和宸风文化科技(青岛)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211MA94GKPQ0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