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亦称宣圣林、至圣林,位于曲阜城北约1.1公里处,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家族墓地。有坟冢10万余座,历代石仪85对,墓碑400通,乔木42000余株,已延续2400余年,林内树株经历代种植、保护,松柏苍郁,古木参天,形成了一人造大园林。孔林现有林墙周长5591米,总面积183.33公顷。 孔林 第二十一页 万古长春坊 第二十二页 至圣林坊 第二十三页 二林门 第二十四页 第二十五页 颜回 ??? 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颜渊, 孔子最得意弟子。《雍也》说他“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雍也》)。不幸早死。汉高祖东巡祀孔子时以颜回配享,后历代因之。唐贞观二年(628年)诏称“先师”。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兖国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复圣”。在曲阜城内建有复圣庙,俗称颜庙。。 第二十六页 第二十七页 4、孔子整理的文献 1、《诗》:将读诗与做人联系起来。 2、《书》:体会先王如何治理国家政事。 3、《礼》:《仪礼》与《周礼》、《礼记》合称三礼。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和实践。 4、《乐》:认为音乐是道德教化的内容。 5、《易》:用力甚勤,爱不释手。 6、《春秋》:编撰整理。 第二十八页 二、儒家思想的体系核心: (1)社会理想:恢复周礼,希望回到“礼乐征伐”的西周时代使社会归于一种秩序竟井然,长幼尊卑各得其所的状态。 (2)思想核心: “仁”,规范人的行为思想。 “礼”,规范社会秩序。 什么是“仁”?——是人们追求目标和应当达到的思想境界,是为人处事的最高道德规范。 第二十九页 不断追求:“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表现: 克己复礼、爱人、 恭宽信敏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概括: 积极进取,见贤思齐,推己及人,温良恭俭让,孝亲爱国,忠实诚信,见义勇为,见得思义,见危授命,杀身成仁,为大众谋福利,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第三十页 实现仁的途径: (1)“孝悌”:是根本。属家庭层面,做到 父父子子。 (2)忠信:属社会层面,做到君君臣臣。 第三十一页 五常: 仁义礼智恭宽信敏惠——《论语》 仁义礼智信——五常出于《春秋繁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出于《白虎通义》 “三纲五常”连用——宋代朱熹 第三十二页 仁:爱人。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 义:原指“宜”,义者宜也。《礼记·中庸》,“行而宜之谓之义”。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 第三十三页 第一页 一、孔子其人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 第二页 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推行“礼”,倡导“仁”,思想体系以德治主义为核心。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思想影响深远,他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为中华民族建立了道德观和价值观,濡染着每一个炎黄子孙。 第三页 一、孔子其人: 1、孔子的身世: 父亲:叔梁纥(鲁国有名的武士,66岁) 母亲:顔正在(未满20岁) 字、名的由来: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第四页 2、孔子的经历: 委吏(会计)、乘田(管理畜牧)、 讲学、从政(中都宰、司寇、摄行相事)、 周游列国14年、晚年致力于教育、编著文集 第五页 3、孔子的地位 (1)先秦,博学成名的大学者。对其学说毁誉不一。 (2)汉代,孔子地位愈来愈高,神化其人及其思想,变为神人和神学。 (3)宋元时期对孔子推崇备至,进一步被神化。 第六页 (4)过去一百年的认知: 从“尊崇”到“批判”,再到“客观审视、合理扬弃”的脉络。“五四”时期,曾受到“新文化”领军人士的猛烈批判和攻击。“文化大革命”中,“批孔”运动使孔子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文革”后,“批孔”运动被否定,中国人对孔子的态度也渐趋正面。有人认为,从八九十年代儒学成为显学、祭孔仪式恢复,到民间教育中出现的“亲子读经”等现象,孔子思想的地位在提高。 第七页 2003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大型活动之一——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