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马诗主题说明(1)1.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对整首诗的学习,学生做到理解诗句意思, 体会马的精神并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背诵古诗。 教学对象 为了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根据课程标准的 要求和现行教材的编写特点,对小学生的教材内容和教学目 标作出了调整。根据这一特点,《马诗》分为两课时进行教 学。在教学中,我特别强调了学生的预习。虽说学生已经进 入了六年级,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对概念的精确理解、 对所学内容的归纳总结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表明小学生对 直观形象的图画比较感兴趣,生动活泼、形象新颖、色彩鲜 艳的刺激物最容易成为他们注意的对象。所以我制作了色彩 比较鲜明的多媒体课件,并对对话气泡、线条等设置了特别 的颜色,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直观形象的 画面也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概念。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 教学环节: 一、引入。 教师出示马的图片,谈话导入:马是吉祥、幸福、成功 的象征。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诗 《马诗》,相信对马会有 更深刻认识。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一)教师读,学生听准字音。 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一个生字 “络”。 一个多音字 “燕”。 词语:燕山、月似钩、金络脑、踏清秋。 (二)自读诗文,启迪质疑。 用学过的方法,自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 么不懂的地方? (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三、再读古诗,细细品读。 (一)品读第一、二句。 1.理解词语: 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燕山:这里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界。 (燕:多音字,本课读yān,指地名:燕山。)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 (塞外茫茫沙漠在月光照耀下,颜色像雪一样白。燕山 上的月牙儿就像弯钩一样悬挂在空中。这两句描绘了战场环 境。) 3.思考:“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想一想这 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这悲凉、清冷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诗人壮志未酬、怀 才不遇、异常愤懑的心境。) 4.指导朗读。 (二)品读三、四句。 1.理解词语: 何当:何时将要。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这里指戴上金络脑。 走:跑。 清秋:金秋,取自秋高气爽之意。 2.思考:这是一匹怎样的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引导学生抓住 “金络脑”、“快走”,形象暗示出骏马 轻捷矫健的风姿。)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 (什么时候才能够带上黄金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战场 上奔驰杀敌呢?) 4.指导朗读。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一)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二)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三)指名学生背诵。 五、小结。 (一)《马诗》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 (二)这首诗,既是写马,也是写人。马,希望纵横大 漠、快走踏清秋,在广阔无边的天地里自由地奔驰;人,也 希望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

文档评论(0)

曈夏伊伊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学设计、课件等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