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疗法的源与流.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针疗法的源与流 电针疗法是在针刺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要 了解电针疗法的起源,必须得从针刺疗法说起。 早在我国旧石器时代后期, 即有石针、骨针、荆棘刺针、 竹针等,由此可见,它起源于生产劳动实践中。进入商周青 铜器时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来的石针(砭石) 、骨针 等被金属针所替代, 故“内经”中载有“九针”,即为明证。 大约 在战国末期,集群医之术的《黄帝内经》的出版,是一部划 时代的中医学理论经典著作。 它不但论述了人体解剖、 生理、 病理、病因、论断等基本理论,又论述了五脏六腑、十二经 脉、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由此奠 定了中医针灸学的脏腑经法学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也吸 纳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思辩性初期哲学思想——阴阳五行 说,用以说明中医理论的工具,形成了完整的中医学。在中 医经络学说的指导下,经过历代医家不断实践和总结,经络 的循行及腧穴部位的不断修订,也已基本规范统一,针灸疗 法已经成为一枝独秀的治疗技术。 针灸医学的外传,大约在公元六世纪,首先传到邻国朝 鲜、日本、越南、印度等国, 17 世纪经荷兰人拉因 (T.Rhyne ) 传至欧洲。 随着欧洲西方工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在 1810 年法国医师白利渥慈( Louis Berlioz )提出针上并用电流的想法,到 1825 年萨朗弟爱 (Sarlandiere )医师首用电针治疗神经痛和风湿症。 20 世 纪初( 1915 )戴维斯( Daris )应用电针术治疗坐骨神经痛 (发表文章于布里斯托 Bristol 内外科杂志上) 。戈尔登 (Goulden,E.A. )医师于 1921 年用电针治疗神经炎等(载 英国医学杂志) ,这是电针的萌芽。1934年,我国最早 的针灸专业性期刊《针灸杂志》首闪刊载了电针疗法临床应 用的报道。但应用并不广泛。即便是在解放后,有人在发表 的“金针疗法”一文对此做了一些不肯定的估计,“针上用电, 早为业针灸者所注意,或者未敢轻予尝试,或者未得功效, 或者已收功效而未公布,故至今尚未得到统一的结论和精确 的方法。” 新中国刚刚建立,陕西省西安卫校朱龙玉医师于 1951 年首倡电针疗法, 他将医学生理学实验中刺激神经肌肉的“感 应圈”(初级线圈输出脉动直流,次级线圈输出感应电流) , 应用于针上通电的电针治疗中,据此而制作了电针机,命名 为“陕卫式电针机”。电针刺激的部位既包括着传统的经络穴 位,又包括着近代解剖学中的神经,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 著的疗效,这是中西医并蓄的成果,社会影响颇大,受到党 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 1953 年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委拨出专 款予以支持,陕西省卫校成立了包括门诊和实验研究的专门 机构——电针疗法研究室( 1958 年发展为陕西省针灸研究 所, 1960 年并入陕西省中医研究所,为现今的中医药研究 院)。同年中央卫生部也调令进京演示,组织专家鉴定,在 组织上给予支持,学术上予以肯定。 1956 年“电针疗法”一文 在 《中华医学杂志》 上发表, 1957 年“电针疗法”专著出版(陕 西人民出版社) ,1983 年《中国电针学》出版,这是对电针 疗法应用研究 30 余年的又一次总结。

文档评论(0)

tianshidechib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