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产运行管理手册
电气一车间
机电仪厂电气一车间
二○一六年四月
编制说明
为了保障公司生产运行管理相关活动在执行层面得到有效落实, 电气一车间在公 司级《生产运行管理手册》 、厂级《生产运行管理手册》正式发布实施后,根据生产
管理的需要, 应用 PDCA 管理方法, 梳理本车间的管理活动及适用的规范性文件, 编
制符合实际、可操作的《机电仪厂电气一车间生产运行管理手册》 ,用于指导车间生
产运行上的各项管理活动规范有序执行。
车间编制的生产运行管理手册,是在执行机电仪厂级生产运行管理手册的基础 上,对公司和厂级各项管理活动的进一步延伸,在内容上补充完善了适用于自己的管 理活动及执行规范。该手册主要包括车间简介、生产运行目标、职责、管理内容、监 督检查及改进管理等内容。其中,管理内容主要有生产及技术管理、健康安全与环境 管理、设备管理、测量管理,以及与生产运行相关的人员培训、考核、改进等管理活 动。通过规范化文件的建立,并有效实施运行、检查和改进机制,确保车间安全生产
平稳运行,持续提升管理水平。
《机电仪厂电气一车间生产运行管理手册》由电气一车间编制、审批、解释、修 订、完善。
本《手册》编制单位:机电仪厂电气一车间技术组
本《手册》自 2016 年 4 月起实施。
本《手册》现行版本: 2016 版
审核:
审批:
2
电气一车间简介
机电仪厂电气一车间成立于 2006 年, 现有车间管理人员和岗位员工共计 81 人, 车间下设置车间技术组 1 个,工程师职称 4 人,技术员职称 2 人,运行维护班组 8
个,平均每组 7 人,工作时分为常减压白班维护组,柴油加氢值班运行组,电机维修
组 1 个。
电气一车间是电气类综合性技术型队伍,主要承担公司炼油一厂全厂、炼油二厂 瓦斯车间、动力厂外网车间、动力厂循环水车间、储运厂成品一车间、储运厂原料车 间、储运厂原油车间,储运厂火车装车车间,储运厂计量气装车车间、计量检测中心 的电气及转动设备的维护保养、状态监测、检修及设备的内部修理任务;承担维护区 域内各运行装置的技改技错、安全隐患治理项目及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的施工任务。承 担所维护区域内各生产运行装置的电力系统运行工作。
炼油一厂主要危害有:
1 、有毒介质:硫化氢、苯、氨气;
2 、腐蚀介质:稀盐酸、氢氧化钠;
3 、高温高压介质:过热蒸汽(包括: 0.4Mpa 、 1.0 Mpa 、 3 Mpa 过热蒸汽) ;
4 、易燃易爆介质:氢气、瓦斯、油气。
炼油一厂作业风险有:触电、电弧灼伤;高空坠落;火灾爆炸;车辆伤害;机械 伤害;中毒窒息;物体打击;酸碱灼伤;湿滑跌倒;高温设备烫伤等。
炼油二厂主要危害有:
1 、有毒介质:硫化氢、氨气、一氧化碳;
2 、高温高压介质:过热蒸汽(包括: 0.4Mpa 、 1.0 Mpa 、 3 Mpa 过热蒸汽) ;
3 、易燃易爆介质:瓦斯、油气。
炼油二厂作业风险有:触电、电弧灼伤;高空坠落;火灾爆炸;车辆伤害;机械 伤害;中毒窒息;物体打击;湿滑跌倒;高温设备烫伤等。
动力厂主要危害有:
1 、有毒介质:硫化氢、氢氰酸、氯气;
2 、腐蚀介质:次氯酸、氢氧化钠;
3
动力厂作业风险有:触电、电弧灼伤;高空坠落;车辆伤害;机械伤害;中毒窒 息;物体打击;酸碱灼伤;湿滑跌倒。
储运厂主要危害有:
1 、有毒介质:苯、甲醇;
2 、易燃易爆介质:液态烃(液化气、丙烯、乙烯、丙烷) 、油气;
储运厂作业风险有:触电、电弧灼伤;高空坠落;火灾爆炸;车辆伤害;机械伤 害;中毒窒息;物体打击;湿滑跌倒等。
电气一车间的主要任务是保障所属维护区域内生产运行装置的安全生产平稳运 行,保证服务质量满足生产需求,健康安全环境风险受控。
4
目 录
一、总体要求 .....................................................................................................................1........ (一)编制依据 . ............................................................................................................................ 1
(二)适用范围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