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神经生理学重点小册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视觉神经生理学重点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视觉心理物理学和视觉神经生物学的概念 视觉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由视网膜和视觉中枢共同作用完成的。为获得视觉信息, 眼屈光系统把外界物体的像清晰地成在视网膜上以后, 光感受器把光信号变成电 信号, 该信号通过视网膜上的神经回路逐级传递和处理, 再由视神经传送至视觉 中枢,最后分析形成视知觉。 视觉心理物理学: 研究受检者对光刺激的知觉反应。 刺激呈几何级数, 感觉按算 数级数 视觉神经生物学:从离子通道、细胞水平、突触、神经等水平探索视觉神经系统 中视觉信号的形成和传递机制。 第二节 视觉形成的相关解剖 一、视网膜: 200-300um ,视觉形成的起点,神经外胚层, RPE 为色素上皮层, 内 9 层为神经感觉层,两层间存在潜在间隙。 视网膜正对视轴处为黄斑,直径约 1.5mm ,中央无血管区,为黄斑中心凹。距 黄斑鼻侧约 3mm 处为视盘 (即视乳头) , 是视网膜上神经纤维汇集组成视神经, 穿出眼球向视觉中枢传递的部位, 并有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通过, 其分支分布于视 网膜上,视盘中心小凹陷区为视杯。 (一)视网膜的组织结构 视网膜十层 从外到内: 1 色素上皮层 :bruch 膜(由 RPE 细胞基底膜形成褶皱与脉络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的基底膜联合构成)内侧, 4M-6M 个,六面柱形,不可再生,后极部细胞长而 均匀,色素较多,锯齿缘附近则短肥,色素较少。具有极性,顶部有微绒毛,视 杆细胞外段插在期间,基底为细胞核,从底到顶有连接小带、桥粒、紧密连接, 封闭脉络膜毛细血管与视网膜的交流,构成血 -视网膜屏障(外屏障) 。 RPE 细胞 可吞噬视锥视杆细胞外节脱落膜盘,溶解排出至 bruch,或形成脂褐质留在细胞 内。可输送脉络膜血液中的电解质、液体、维生素 A。具有丰富色素颗粒,可阻 挡透过巩膜的光线,可合成黏多糖保证神经上皮层和 RPE层的粘合状态。 2 光感受器层:即锥体与杆体层,该层由光感受器的外段和部分内段组成。光感 受器在脊椎动物可分为外段、内段、体部、连接绒毛、突触五部分,根据感光细 胞外节形状分为视锥、视杆细胞。 3 外界膜: muller 细胞终末粘连小带,隔开感光细胞内段与其细胞核 4 外核层:鼻侧较厚, 8-9 层,越周边约薄,中心凹有 10 层 5 外丛状层:双极细胞、水平细胞树突与光感受器轴突形成突触,视网膜毛细血 管到此为止。 不再伸向外核层。 黄斑处外丛状层最厚, 该处视锥的轴突最长且走 形方向倾斜,基本与外界膜平行,呈放射状的排列,称为 Henle 纤维层。 6 内核层:由外至内,有四种细胞,分别为水平细胞、双极细胞、 muller 细胞、 无长突细胞 7.内丛状层:比外丛状层厚,由双极细胞、无长突细胞与神经节细胞形成突触。 8.神经节细胞层:神经节细胞、 muller 细胞、神经胶质细胞、视网膜血管分支, 黄斑区 8-10 层,中心凹几乎没有。视网膜绝大部分区域仅一层,视乳头颞侧 2 层。 9.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轴突、 mull er 纤维、神经胶质细胞、视网膜血管。包 括传入传出纤维,经神经节细胞节后纤维传入大脑,将大脑冲动传出至视网膜, 可能有调节血管作用。 神经纤维层在视乳头周围最厚。 乳斑束 (视乳头至黄斑) 。 10.内界膜: Muller 细胞基底膜及胶质细胞的凸起组成,随年龄增大逐渐增厚。 内面光滑,近视网膜一面起伏不平。 (二) 血液供应

文档评论(0)

文档查询,农业合作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土默特左旗农特农机经销部
IP属地广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50121MA0R6LAH4P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