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南开发 开发条件 ①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为江南地区发展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与技术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②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水热条件好; ③江南地区社会秩序相对安定。 开发成就 ①南方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材料二即说的是南朝刘宋前期“元嘉之治”的经济社会发展情景,农业、手工业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②典型的农业成就有曹魏时期灌溉工具的改进——翻车的出现;手工业成就冶金业出现了灌钢法,制瓷业烧制出了白瓷; ③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少数民族与汉族逐步交融,民族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东晋北边的疆域,大致到淮水为止。东晋南朝之交,一度将势力范围扩展到黄河南岸附近,但随后在军事上渐趋下风,又退回到淮水一线。到陈朝,只能保有长江以南,上游又丢了四川和荆襄,在南北对峙中明显处于劣势,覆亡大局已定。 疆域收缩 东晋疆域 陈朝疆域 十六国与北朝 民族隔阂与民族矛盾 民族交融与隋的统一 03 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15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 概况 十六国疆域 匈奴 羯 鲜卑 前赵 北凉 夏 后赵 前燕 后燕 南燕 南凉 西秦 氐 羌 賨 汉 前秦 后凉 后秦 成汉 前凉 北燕 西凉 东汉以后,伴随着魏晋失当的民族政策,内迁的少数民族与中原民族之间产生了严重的民族隔阂与民族矛盾。在后来的长期混战中,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之间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但民族隔阂仍广泛存在。 公元4世纪后期,前秦先后灭掉前燕、前凉、代国(拓跋部),又从西晋手中夺去了汉中、益州,最终统一了北方,并获得了向东晋进攻的战略优势。但是,前秦改革时间不长,成果不巩固,再加上新降服了许多地区,这些地区还没有稳定,各国上层分子还时刻企图复辟。因此,前秦虽然军事力量强大,但整体实力并不强大,内患重重。 公元383年,苻坚错误估计形势,率军大举南下,东晋顽强抵抗,以少胜多赢得了淝水之战。强大的前秦经历淝水之战后迅速崩溃,曾经稍加缓和的民族矛盾又加剧了。 公元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经过多年经营,北魏国力不断增强。公元439年,魏灭北凉,北方再次统一。随着进军中原,北魏统治者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了中原文化,封建化已势在必行。从公元398年开始,北魏就在不断尝试封建化及汉化,但是屡遭失败。公元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大力推行封建化及汉化改革。 措施 内容 迁都 1.由平城迁至洛阳; 2.鲜卑贵族籍贯改为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 改姓 改鲜卑姓为汉姓,如皇族拓跋氏改姓元 改服饰,说汉语 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 改门第,允通婚 鼓励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①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融合的历史趋势;②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③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与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意义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P30史料阅读及P31学习拓展部分,思考如何评价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民族交融政策,主要是推动统治民族鲜卑族汉化。一方面,无论就当时还是长远的角度而言,都有极为明显的积极意义:大大缓解了各民族之间的民族矛盾,极大地减少了民族间的隔阂,为全国的重新统一与隋唐盛世的出现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改革的某些措施由于过于彻底,伤害了部分少数民族军人的利益,使这些人对北魏朝廷产生了较大的离心力,为后来北魏的灭亡埋下了祸根。当然,综合来看,孝文帝改革的积极意义远大于消极意义,符合民族融合的历史大趋势,有利于民族团结与社会发展。 6世纪前期,北魏发生动乱,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上述5个王朝合称北朝。 北齐、北周东西对峙,北周内政修明,并逐渐占据优势,最终得以灭掉北齐。 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隋文帝即位后,就积极准备统一南北的工作。公元589年,隋南下灭陈,正式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重现大一统的局面。 北朝的演变及终结 隋朝疆域 题目练习 1.《魏书》载:“(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上文表明推动孝文帝进行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 A.崇尚武力控制 B.促进民族交融 C.认同汉族文化 D.避免政治斗争 2.南北朝时期,实行租调制,其中调用丝、绢、棉、麻上缴;当时生产丝帛的地区遍及全国,丝帛还具有实物货币的功能。这反映了( ) A.均田制已在全国范围内实行 B.南北方丝织业水平趋向平衡 C.社会环境影响到了经济形态 D.农民赋役负担依然十分沉重 C C 题目练习 3.南北朝时,“南北分治,各有国史,互相排黜,南谓北为索虏,北谓南为岛夷。”胡三省注:“索虏者,以北人辫发,谓之索头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同步教案.doc
-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同步教案.doc
-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同步教案.doc
-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同步教案.doc
-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同步教案.doc
-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同步教案.doc
-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同步教案.doc
-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文化》同步教案.doc
-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同步教案.doc
-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同步教案.doc
-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课件第0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ppt
-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课件第0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ppt
-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课件第0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ppt
-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课件第0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ppt
-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课件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ppt
-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课件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ppt
-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课件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ppt
-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课件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ppt
-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课件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ppt
-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课件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