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入魏青齐医术人士之境遇及其影响
王永平对抗,北魏乘机而入,至469年青州沦陷,“于是青、冀之地尽入于魏矣〞。?资治通鉴?2021年,第4218页。北魏征服青齐后,将参与抵抗的当地军政官员和豪族人物强行迁移至平城京畿地区,对北魏汉化与社会变革具有深远影响。对此,以往多有论述。然细究青齐入魏之人群,其中包括一些医术人士。?魏书?卷九一?术艺传?“史臣曰〞有论云:“周澹、李修、徐謇、王显、崔彧方药特妙,各一时之美也〞。这几位北魏最具代表性之医家,除周澹外,其活动集中于北魏中后期,皆入魏后相关活动、境遇、影响如何?本文就此略作专题考论,以期从一个侧面深化对“平齐民〞群体的理解与认识。一、入魏青齐医术人士及其门第身份、社会地位作为“平齐民〞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自青齐入魏的医术人士主要包括李修、徐謇、王显、崔彧等人,这里对诸人家世、行迹略作介绍,并考察其门第身份等相关背景情况。李修及其家族人物。?魏书?卷九一?术艺·李修传?载:“李修,字思祖,本阳平馆陶人。父亮,少好医术,未能精究。世祖时,奔刘义隆于彭城,又就沙门僧坦习众方,略尽其术,针灸授药,莫不有效。徐兖之间,多所救恤,四方疾苦,不远千里,竟往从之。亮大为厅事以舍病人,停车舆于下,时有死者,那么就而棺殡,亲往吊视。其仁厚假设此。累迁府参军,督护本郡,士门宿官,咸相交昵,车马金帛,酬赉无赀。〞李修兄李元孙“随毕众敬赴平城,亦遵父业而不及〞。李修入魏,“略与兄同〞,被征至平城,以医术入内廷,“太和中,常在禁内〞,冯太后、孝文帝常命其诊疗。李修子李天授也习医,然“医术又不逮父〞。李修为“平齐民〞之医术世家人物,自李亮以来,三代传业。李亮于刘宋文帝时南徙徐州彭城,长期活动于徐、兖一带,属于刘宋晚渡人群。李亮“少好醫术,未能精究〞,后于彭城随僧坦等“习众方,略尽其术〞,长于“针灸授药〞,“徐兖之间,多所救恤,四方疾苦,不远千里,竟往从之〞,可谓徐兖名医。李修承家业,太和年间“常在禁中〞,为太医令。王显。?魏书·术艺·王显传?载:“王显,字世荣,阳平乐平人,自言本东海郯人,王朗之后也。祖父延和中南奔,居于鲁郊,又居彭城。……显父安道,少与李亮同师,俱学医药,粗究其术,而不及亮也。〞可见王显家族自其祖父于北魏太武帝延和〔432-434〕中南徙,先“居于鲁郊,又居彭城〞,这与李修家族根本一致,也属于南朝晚渡人群。王显父王安道始习医术,王显承其父业,医术精进,入魏后侍奉内廷,曾为冯太后所赏,为侍御师,宣武帝尤为信重,以之掌管医药诸事,并任以朝臣要职,成为宣武帝时期最受宠任之佞幸。崔彧、崔景哲父子。?魏书·术艺·崔彧传?载:“崔彧,字文假设,清河东武城人。父勋之,字宁国,位大司马外兵郎,赠通直郎。彧与兄相如俱自南入国。相如以才学知名,早卒。彧少尝诣青州,逢隐逸沙门,教以?素问?九卷及?甲乙?,遂善医术〞。崔彧出自清河,为河北豪族,其南徙时间所载不详,由其“少尝诣青州〞,“与兄自南入国〞,可推知其家族及本人一度流寓青齐,其医术亦习自青州之隐逸沙门。崔彧善针灸之术,曾为北魏王公诊疗疾患,医德高尚,本传称其“性仁恕,见疾苦,好与治之〞。徐謇。?魏书·术艺·徐謇传?载:“徐謇,字成伯,丹阳人。家本东莞,与兄文伯等皆善医药。謇因至青州,慕容白曜平东阳,获之,表送京师〞。关于徐氏郡望,史籍所载,多有不一。?南齐书·褚渊传附徐嗣传?载“东阳徐嗣〞;?南史·张邵传附徐文伯传?那么称“东海徐文伯兄弟〞;?北齐书·徐之才传?称其“丹阳人〞;?魏书??北史?所载徐謇、徐之才籍贯,称其“丹阳人也,家本东莞〞;?太平广记?卷二四七引?谈薮?称“齐西阳王高平徐之才〞。?元和姓纂?卷二叙徐氏东阳支系之家世与郡望变迁略云:“偃王之后。汉徐衡徙高平,孙饶又徙东阳,七代至融。融五代孙之才、之范,并?北齐?有传,继封西阳王。〞综上可见,有关徐氏郡望,出现了东阳、东海、丹阳、东莞、高平等说法。然出土徐氏人物墓志,皆追述其家族郡望为东莞,如?徐之才墓志?载其“东莞姑幕人。……十二世祖饶,汉郁林太守。属陈圣陵迟,黄车受命,紫盖程符,自他有耀,故世居江表〞〔罗新、叶炜:?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诞?,中华书局,2021年,第335页〕。?徐之范墓志?亦载其“东莞姑幕人。汉太尉防之后,十二世祖饶,汉郁林太守。属汉魏纠纷,避地江表,居东阳之太末〞〔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天津古籍出版社,2021年,第455~456页〕。可见徐氏祖籍本为东莞姑幕,汉魏之际始徙居东阳太末。因此,就其郡望而言,徐氏族人皆溯源祖籍,以东莞为望;而南朝史家那么以其定居东阳已历数代,故称东阳徐氏;至于北朝人称其为“丹阳人〞,或以南朝时期徐氏家族代表人物迁居建康,或以丹阳指代江南,故称其为“丹阳人〞,或称其“丹阳人也,家本东莞〞,以兼顾其旧贯。至于“东海〞之说,那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