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蒙书的起源及其与家训、类书的关系- .docxVIP

论蒙书的起源及其与家训、类书的关系- .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蒙书的起源及其与家训、类书的关系* 关于“蒙书〞的起源,余嘉锡、余嘉锡:?余嘉锡论学杂著?,中华书局,1963年,第600~606页。郑阿财等⑧认为源自李瀚?蒙求?。无可厚非,李瀚?蒙求?直接影响了诸如?十七史蒙求??左氏蒙求?等众多“蒙求体〞蒙书的产生,但缺乏以涵盖“蒙书〞的概念。唐代冯伉?谕蒙书?中最早将“蒙书〞二字连用。?新唐书·冯伉传?载:贞元中冯伉为醴泉令,“县多嚚猾,数犯法,伉为著?谕蒙书?14篇,大抵劝之务农、进学而教以忠孝。乡乡授之,使转相教督。〞欧阳修:?新唐书?卷161?冯伉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4983页。“谕蒙〞盖为“教诲启蒙〞“教诲发蒙〞之书,其实与“蒙书〞之含义无大的区别。“童蒙〞之义为儿童启蒙、发蒙、开蒙之义,“谕蒙书〞与“童蒙书〞即“蒙书〞含义已经很接近了。与此相类似的有晋代束皙?发蒙记?与?隋书·经籍志二?将其归入小学类字书,“载物产之异〞,主要记载名物、奇异物产。魏徵:?隋书?卷33?经籍志二?,中华书局,1973年,第983页。此“发蒙〞,为童蒙之义,“记〞为叙事文体,也可指书、文,如?桃花源记?。显然,?发蒙记?也是明言为儿童启蒙之书。 直接将“蒙书〞作为书名者,是在宋代。宋太宗时,种放与母隐于终南山豹林谷,“结茅为庐,博通经史,士大夫多从之,学得束修以养,著?蒙书?十卷,人多传之。〞曾巩著,王瑞来校:?隆平集校证?卷13?侍从·种放?,中华书局,2021年,第384页。可见种放著?蒙书?十卷,是传授门人的讲稿,从其数量来看,可能不是专为童蒙而作,但主要用为教育儿童的教材与读物应该问题不大。宋代“蒙书〞指代“童蒙〞之书的概念大概早已成为时人的共识。宋钱唐倪涛?六艺之一録?载:宋高宗以?御书真草孝经?赐秦桧,绍兴九年,秦桧请刻之金石。高宗曰:“世人以十八章‘童蒙书,不知圣人精微之学,皆出乎此。〞倪涛:?六艺之一録?卷313上?历朝书谱三上·帝王后妃三·宋?,?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36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603页。同时代人称“童蒙书〞为“童蒙之书〞。王应麟:?玉海?卷41?艺文?,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7年,第780页。显然,宋人常将?孝经?当作“童蒙书〞“童蒙之书〞,却无视了其为儒家“精微之学〞,是最根本的儒家经典。显然,“蒙书〞“童蒙之书〞的概念就是“童蒙〞所读、所学之书。又元人也把?孝经?称为“童蒙小学之书〞“童蒙之书〞。[元]陆文圭:?墙东类稿?卷5?序·古今文孝经集注序?,?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94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574页。以此类推,宋元童蒙所读之书,即可称为蒙书。 不过,很多时候冠以“童蒙〞之名的书,未必是蒙书,而为他义。如权德舆15岁作?童蒙集?十卷,为其集童蒙之作品为书,故名,刘昫:?旧唐书?卷184?权德舆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4002页。并非其所使用蒙书。又宋代张载有?正蒙书?,宋代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十将其归入“儒家类〞,晁公武著,孙猛校证:?郡斋读书志?卷10?儒家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451页。不能作为儿童的启蒙读物。?宋史·艺文志六?载“邹顺?广蒙书?十卷、刘渐?群书系蒙?三卷〞,?宋史?卷207?艺文志六?,中华书局,1977年,第5294页。归入“事类〞部,虽不能判定其为蒙书,但有明显开蒙、启蒙之义,也说明“蒙书〞之辞在宋代已经很常见。 宋代“童蒙之书〞不仅包含了儒家经典?孝经?,而且可以称为“小儿书〞或“教子书〞。宋代王暐?道山清话?云:“予顷时于陕府道间舍,于逆旅因步行田间,有村学究教授二三小儿,闲与之语言,皆无伦次。忽见案间,有小儿书卷,其背乃蔡襄写?洛神赋?,已截为两段。〞[宋]王暐:?道山清话?,?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37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660页。显然,以“小儿书卷〞指代童蒙所读之书。如宋韩驹?次韵苏文饶待舟书事?云:“会有绫衾趋汉署,不须锦览系吴樯;青箱教子书千卷,白髪思亲天一方。〞[宋]韩驹:?陵阳集?卷3?近体诗·次韵苏文饶待舟书事?,?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33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791页。元代以后“小儿书〞“教子书〞更为常见,元宰相耶律楚材?思亲二首?云:“鬓边尚结辟兵髪,箧内犹存教子书;幼稚已能学土梗,老兄犹未忆鲈鱼。〞耶律楚材著,谢方点校:?湛然居士集?卷6?思亲二首?,中华书局,1986年,第132页。宋元以后“童蒙之书〞“小儿书〞“教子书〞“教儿书〞,均指代教儿童所读之书,呈现类化概念,后来逐渐形成了“蒙书〞概念。 因此,“蒙书〞是个动态和历史性的概念,因时代的不同,研究者的视角和立场不同,容易出现盲人摸象、各自表述情况。黄正建?蒙书与童蒙书——敦煌写本蒙书研究刍议?一文,通过对东野治之?训蒙书?、郑阿财

文档评论(0)

凹凸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