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语文《诗词五首》市级一等奖教案.docVIP

2022年部编版语文《诗词五首》市级一等奖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5 诗词五首 【教学目标】 ,了解不同体裁的诗歌在形式和韵律上的特点。 2.了解五首诗词的创作背景,结合诗人生平,理解诗词中寄寓的情感。 3.熟读成诵,并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反复诵读《饮酒》〔其五〕,读懂古体诗韵律特点,理解诗歌的内容。 ,厘清诗人情感脉络,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3.体会诗人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和精神追求,领悟人生的真谛。 【教学过程】 一、助读,大比拼中导入新课 1.课前回忆,学生抢答背诵相关句子 《答谢中书书》中表现作者情感和意愿的句子是: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朱元思书》中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野望》中描绘恬静田园风光的诗句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2.导入新课:文字是作者情感的外露。重温这些经典名句,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作者在诗文中都期望一种生活,即远离官场、走向自然的归隐生活,温馨淳朴、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今天,我们一起走近陶渊明,来了解他的田园诗和精神追求。 课件出示: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曾任江州祭酒、彭泽令等职,后不为五斗米折腰,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的诗主要表现出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他是田园诗派的鼻祖。代表作有诗歌《饮酒》《归园田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设计意图】选择心境和情怀类似的三篇诗文进行背诵,一方面复习以前所学课文,做到温故知新;另一方面意在引出陶渊明,引导学生了解人物,为下文理解其精神追求蓄势。 二、诵读,感知古体诗的韵律 〔1〕指导朗读。 朗诵诗歌应注意节奏的连贯、语速的快慢、音调的上下、语气的强弱等,有比照、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听录音范读〕 〔2〕学生自读,同桌互读,小组评读。 课件出示: 字音:车马喧〔xuān〕东篱〔lí〕 节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提示:古体诗,形式上以五言为主,朗读时通常按“二三〞式来停顿。 〔3〕抽查朗读,全班齐读。 提示: 〔1〕本诗偶数句入韵,押“ɑn〞韵,韵脚有“喧〞“偏〞“山〞“还〞“言〞,韵脚要根据语境读到位。 〔2〕语调、语气和节奏都应是舒缓的。 ①起句要平静些,转折句也可处理为平静的读法,但要表达出得意感。 ②“何能尔〞设问,“尔〞,代指前句,写出了反常、与众不同,故应读重音。“心远地自偏〞为全篇之骨,要读出自豪感,表达出淡然而满足的精神状态。后三个字,应一字一顿,而且要有余音。 ③五、六句要读出你的想象和联想来,要读出“见〞字的“悠然〞、怡然自得来。 ④七、八句朗读时应想象林中美景,想象相与归巢的鸟儿的自在快乐。 ⑤九、十两句重在写回归田园的乐趣,宜读出自得其乐的心情。结句最后三个字,应一字一顿,而且要有余音,似乎自己已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物我两忘。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并质疑。 〔2〕小组交流并释疑。 师:诵读速度要慢,边读边体味,尝试复原诗歌中呈现的画面,想象诗人当时的情态。 提示:要抓住“结庐〞“人境〞“车马〞“菊〞“南山〞“山气〞“飞鸟〞等意象,复原诗歌画面,并细细品味它们所蕴含的情感,理解诗人的心境和情感。 【设计意图】继续加强诵读的训练,通过指导朗读,学生反复诵读,让他们与文本对话,明确古体诗的句数、句式、平仄、用韵自由的特点,让学生在初步了解诗意的根底上,想象诗歌画面,为后面理解诗人情志做铺垫。 三、析读,厘清情感脉络 1.破诗题,释疑解难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诗歌的题目和内容之间存在什么问题? 预设 诗里根本没写酒,但题目却叫“饮酒〞,这是因为这首诗可能是陶渊明喝完酒之后写的。 资料助读1: 课件出示: 《饮酒》序文: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①,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②,忽焉③复醉。既醉之后,辄④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⑤,聊⑥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⑦。 【注释】①夜已长:秋冬之季,昼渐短夜渐长,到冬至达最大限度。②独尽:单独干杯。③忽焉:很快地。④辄:就,总是。⑤诠〔quán〕次:次第,层次。诠,同“铨〞。⑥聊:姑且。⑦尔:罢了。 师补充:文人的体内有两种液体,一种是泪,一种是酒。泪酝酿为心中的诗情,酒挥洒出笔下的文字,于是诗歌便氤氲出了酒的醇香。也就是说,这组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表达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2.抓诗眼,厘清脉络 师:文章的构成有两个意义方阵,请同学们

文档评论(0)

131****5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