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人理论-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方经济学专题研究;四、授课内容;第一讲 经济人理论;主要参考文献;一、经济人思想的形成过程; 2.“经济人”假说形成的社会经济背景 西欧中世纪晚期(13~14世纪),产生了一种新型社会经济形态——“商业社会”。主要特征: 第一,整个社会经济走向货币化,因而是一种市场社会或“商业社会” 第二,社会生活货币化的同时,经济活动开始从其他社会活动中独立出来。 第三,经济竞争不仅调节社会经济生活,而且也以“优胜劣汰”的原则重新调整和安排着人们的社会地位。 在欧洲近代史中,“地理大发现”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使得欧洲在短短100年时间里集聚的黄金白银等贵金属等于中世纪欧洲所积累的贵金属的8倍。大量的黄金白银极大地促进了交换的发展,使得空前的财富集聚成为可能。市场和货币的力量有力地冲击着陈旧的社会结构、旧的社会秩序以及传统的观念和见解。; ;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 核心思想:人性自私论 目的:推论出一些必要的社会和政治原则,以便能从混乱中建立起某种理想的社会经济秩序。 分析逻辑: 人天然具有趋利避害的本性。快乐是欲望的满足,能促进生命的运动,因而是善。因为人的能力基本上是相等的,且都想获得快乐,但世界上财富有限,人们必然会相互争斗(原因是利已的冲动)。可能产生出一种悲惨的结果:孤独、贫因、讨厌、粗野和短命,即所谓“霍布斯丛 林”。 国家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监控者,是为人类服务的权利共同体,目的是增进利益,减少危害。;休谟的人性论 ;洛克的人类理解论,政府论; 孟德维尔:蜜蜂的寓言 (18世纪初) 社会之所以能够存在和发展,完全是由于人的各种激情(Passions)相互作用,克服自然障碍,满足自身物质需要的结果,而这些激情或各种欲望都是人的利已本性的不同表现,社会经济必须巧妙地利用这种本性才能健康发展;4.经济人假说的最终确立(18世纪下半叶) 亚当·斯密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创造性地形成了一种真正的社会经济哲学,做出了经济人的行为在市场机制下可以导致整个社会的丰裕,??而最终确立了“经济人”的概念。 斯密的经济人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道德情操论》(1759年出版)和《国富论》(1776年出版)中。 ; 亚当·斯密的经济人思想;二、西方经济学界关于“经济人”假说的争论 及目前的反思 公开的大讨论有三次:19世纪晚期“利己与利他关系”之争;20世纪40年代的“利润最大化原则”之争;20世纪70年代之后“理性行为”之争。2008年西方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后出现对这一问题的反思; 1.第一次争论:利已与利他关系 时间:19世纪晚期 争论者:德国历史学派与奥地利学派 争论焦点:利己行为假设是否符合实际 ;(1)德国历史学派观点:经济假设仅以利已主义为基础,仅以简单的生物学或心理学为依据,是非常狭隘和片面的,因为无论个人还是社会,除了经济利益之外,还有其他的多种利益和追求,现实更丰富和复杂。即使在经济生活中,个人利益也决不是唯一的动机。现实的经济生活最起码包括三种形式:在私人的经济中,确实是一切以个人利益为转移;在强制的公有经济中,却是以社会全体利益为行动准则;而在以慈善福利为目的的经济中,主要以伦理道德为行动规范。对经济生活中人的动机进行分析,既要考虑到生物的、心理的影响,更要考虑个人行为受历史的、社会的和道德因素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建立适应各国自己需要的经济学原理,古典经济学提出的普遍适用的原理是不存在的,没有实用价值的。要以“历史观点开辟道路,要把政治经济学转变为一种研究各国经济发展的学说。”;(2)奥地利学派观点:古典学派并不否认人有利他动机,经济人的利已行为也包含着利他因素(即主观利已,客观利他) “看不见的手”已解决二者矛盾。经济学的正确方法必须落实在一种个人主义的基础上,因为社会的经济现象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众多个人自发行为的结果。为了分析和理解整个经济过程的本质和一般规律,必须从分析构成经济活动最基本的要素——个人行为开始。然而,对个人的分析,不能面面俱到,只可能把与这种行为最相关的动机(即利己动机)抽象出来,进而研究这种动机及其行动的影响。 ; 2.第二次争论 :利润最大化行为 时间:20世纪40年代 争论者:行为科学、实验科学、制度学派 争论焦点:利润最大化是否是目的 ; (1)行为科学:“需求层次理论”的批判 代表人物: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 核心观点:人类需求是有层次的 人类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满足自身的需要

文档评论(0)

魏魏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04001331000010
认证主体仪征市联百电子商务服务部
IP属地江苏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19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1081MA26771U5C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