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率失常药浙江大学.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会计学;一般概念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 心律失常发生机制 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作用机制和分类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心律失常:心脏冲动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兴奋次序的异常。 抗心律失常药(antiarrhythmic drugs):能恢复异常的心率和节律,协调房室活动,完成心脏正常的泵血功能的药物。;心律失常的原因;心律失常类型: 按心率快慢: 缓慢型: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 快速型:治疗比较复杂,本章讨论 ;心律失常类型: 按病变部位分:(心脏的传导系统) 室上性心律失常:窦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房扑、房性早搏。 室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室扑、室性早搏。;一、正常心脏电生理;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heart and normal cardiac electrical activity (intracellular recordings from areas indicated and ECG).;;正常心肌细胞动作电位 0相—除极:Na+内流 1相—快速复极初期:Cl-内流、 K+短暂外流 2相—缓慢复极:Ca2+及少量Na+内流;K+外流 3相—快速复极末期:K+外流 4相—静息相: Na+- K+-ATP泵,静息膜电位为-90mV;4相—静息相 非自律细胞的膜电位维持在静息水平。 自律性细胞自发性舒张期除极: K+外流减弱,持续稳定的Na+ (快反应)或Ca2+(慢反应)内流,除极至-50mV,激发APD。;自律性;传导性;有效不应期: 复极过程中膜电位恢复到-60~-50mv时,细胞才对刺激产生可扩布的动作电位。从除极开始到这以前的一段时间即为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ERP)。它反映钠通道(或L-型钙通道)恢复有效开放所需的最短时间,其时间长短一般与APD的长度变化相应,但程度有所不同。 ;二、心律失常发生机制;1、折返;1、折返;;;Abnormal conduction pathway of 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正常自律性:窦房结房室结希氏束心肌细胞。 自律细胞4相自发除极速度加快 冲动形成?? 快速型心律失常。 ;交感神经兴奋、低血钾、受到机械牵张时,4相斜率增加,导致自律性升高。 非自律细胞在缺血缺氧的情况下,也可出现异常自律性,如向周围组织扩布也会发生心律失常。;概念:心肌细胞在一个ADP后产生的一个提前的除极化。 后除极的扩布可以触发异常节律,发生心律失常。 分类:早后除极(EAD)和迟后除极(DAD);A. DAD B. EAD; 早后除极(EAD): 发生在2、3相 Ca2+ 内流增加所致 药物、细胞外低 K+可诱导EAD 如尖端扭转型心动过速 常见; 迟后除极(DAD): 发生在4相 Ca2+ 超载引起短暂的 Na+ 内流所致 地高辛中毒、心肌缺血、细胞外高钙均可诱发DAD;4、基因缺陷- 长Q-T间期综合征(LQTS) 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离子通道病,指具有心电图上QT间期延长,T波异常,易产生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尖端扭转性室速(TdP),晕厥和猝死的一组综合征。 ;按病因可分为获得性和遗传性两种类型。 获得性LQTS通常与心肌局部缺血,心动过缓,电解质异常和应用某些药物有关。 遗传性LQTS又有两种形式: Romano-Ward(RWS)综合征:患者只有ECG上QT间期延长。临床表现可能还包括晕厥、猝死、癫痫等表现。偶尔还发生非心脏性异常。RWS综合征最常见,多数RWS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后代患病的几率为50%。 Jervell and Lange-Nielsen(JLN)综合征:相对少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临床表现除与RWS综合征患者一样的症状外,还有神经性耳聋。JLN综合征患者QT间期比RWS综合征患者要长,发生晕厥和猝死等恶性事件的概率也高。 ;;5、离子靶点假说;三. 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作用机制及分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基本作用机制;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基本作用机制;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基本作用机制;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基本作用机制;;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基本作用机制;根据电生理机制分四类: Ⅰ类 钠通道阻滞药 ⅠA: 适度阻钠(奎尼丁等) ⅠB: 轻度阻钠(利多卡因等) ⅠC: 明显阻钠(氟卡尼等);Ⅰ类 钠通道阻滞药 Ⅱ类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等) Ⅲ类 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胺碘酮等) Ⅳ类 钙拮抗药 (维拉帕米等);Ⅰ类:钠通道阻滞药 从药物对通道产生阻滞

文档评论(0)

131****984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