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本真教育下的师范教育.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探寻本真教育下的师范教育 探寻本真教育下的师范教 当今社会并不缺乏对教育的关注,但是大多都带有功利色彩,只是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讨论,并没有达到对教育本真的追求。也许我们只能窥探到本真教育的一角,并未彻底揭开它的真面目。教育需要我们亲身接近它,发自内心地去仰望,从而通过教育实践经验来改变现状。 一、迷失教育本真的现实教育 当我打开凤凰网的教育网页时,首先步入眼帘的是三条这样的新闻:《大学生休学办色情网站,被捕时准备扩大事业规模》、《大学教授假借同名学者论文,被封“史上最牛造假”》、《湛江一教导主任为抹黑学校篡改 36 名考生中考志愿》,他们以醒目的标题占据着网页的中心位置,让人想忽略都不行。为何我们的教育界会有如此多的负面新闻,而且这些新闻背后都有如此严重的后果,关乎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丧失,道德情操的败坏!接着这类实事新闻的,就分别是高考、考研、公务员、职场、留学类板块,可见当今社会,人们关注教育都带有功利倾向,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考出好成绩,将来能拥有所谓的好工作,能端上国家的“铁饭碗”等等。 这是一种很糟糕的社会现状,人们普遍只关注现实,却并不理会教育的实质,雅斯贝尔斯在他的著作《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曾这样写到:“真正的教育应获得自身的本质。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教育目的在于让自己清楚当下的教育本质和自己的意志,除此之外,是找不到教育的宗旨的。”[1]这段文字不禁让人联想到我国的教育,着重应试教育,学校仅仅只注重考试技能,忽视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创造力等等。考试、分数、升学等充塞在校园里,塞满了老师和学生的脑海,随之产生出极度紧张的学习氛围,老师、家长大都只关心学生分数、排名等实际数据,却较少关心处于高度学习压力下学生会产生何种不良心理,因此才会发生许多令人痛心的悲剧。此时的学习已经严重偏离精神的陶冶,只是在传授应试方式。学生们理所当然会觉得这样的学习是乏味的,他们学习的动力不是为了获得真理,而是应付考试。于是,不只是成绩较差的学生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就连成绩好的学生也会厌学。著名教育学者刘铁芳先生曾这样说到:“这样的教育对于个体生命而言其实是外在的,我们的教育中实际上存在着这样一种事实,就是把学生看作物,看作升学竞争的机器。学生的物化也就是教育本身的物化,教育成了一种确定性的追求。”[2]我们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充满残酷竞争的社会,因此也改变了我们的教育现状。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驱使他们逼迫孩子接受这样的应试教育,殊不知就将孩子推进了平庸的框架。应试教育下的产物都是标准化的,缺乏超越、创新的思维,他们的精神空间也是狭窄的,很难拥有完整、成熟的人格。这就不难理 解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教育悲剧,造成人格的扭曲。 二、教育的意义——回归本真教育 雅氏指出:“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交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因此,教育的原则是通过现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导向人的灵魂觉醒之本源和根基,而不是导向由原初派生出来的东西和平庸的知识(当然,作为教育基础的能力、语言、记忆内容除外)。真正的教育绝不容许死记硬背,也从不奢望每个人都成为有真知灼见、深谋远虑的思想家。”[3]这段话虽然简短,可它几乎涵盖了教育的精髓,给我们现代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实践应该成为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实践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成长,获得属于自己的经验。同时,老师和家长应该正确对待学习成绩方面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独特的天性,也就不可能在同样的方式教育之下都能获得相似的结果,对待孩子接受教育的正确观念应该是让孩子获得健全的人格,并且能发挥其潜力,而非期望每个学生都能成绩显著。 对于当今社会屡见不鲜的负面教育现象,雅氏也阐述了其形成原因,“只有导向教育的自我强迫,才会对教育产生效用,而其它所有外在强迫都不具有教育作用;相反,对学生精神害处极大,最终会将学生引向对有用性世俗的追求,在学习中,只有被灵魂所接受的东西才会成为精神瑰宝,而其他含混晦暗的东西则根本不能进入灵魂中而被理解。” [4]导向教育即雅氏强调的重点,因为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教会学生学习和认知,而是通过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将学生思维引向正途,使其自身潜力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且加以实现,这样的教育不仅摆脱了“标准化”的平庸框架,并且每个学生都拥有个性思维,他们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灵魂的教育大致也就是如此。当今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容易产生迷茫的感觉,读书的时候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学的这些东西到底有何用处,因此也不会认真去学习、钻研,等到毕业离开象牙塔踏入社会后,又会感觉无所适从。上大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为了那一纸文凭,而文凭的背后却空空

文档评论(0)

ccccccxx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临沂冉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1300MA9576790T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