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珠峰(zhū fēnɡ)绒布冰川的冰塔林 第三十页,共42页。 绒布(róngbù)冰塔林 第三十一页,共42页。 冰川(bīngchuān)融水 南极(nánjí) 第三十二页,共42页。 悬冰川 悬冰川 第三十三页,共42页。 山谷(shāngǔ)冰川 第三十四页,共42页。 云南梅里雪山的明永冰川(bīngchuān) 第三十五页,共42页。 山麓(shānlù)冰川 第三十六页,共42页。 平顶(pínɡ dǐnɡ)冰川 第三十七页,共42页。 南极(nánjí)冰盖1 南极(nánjí)冰盖 第三十八页,共42页。 南极(nánjí)冰盖2 南极(nánjí)冰盖 第三十九页,共42页。 南极(nánjí)冰盖3 南极(nánjí)冰盖 第四十页,共42页。 南极冰盖边缘(biānyuán)融化崩塌 第四十一页,共42页。 第一页,共42页。 冰川的故事 ——形成、力量、景观 第二页,共42页。 一、冰川的概念(gàiniàn)及其形成 冰川是地球寒冷地区多年降雪集聚,经过变质作用形成而长期存在并具有运动特性的自然冰体。地表(dìbiǎo)一定厚度的积雪,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变化过程以后,变成具有可塑性、缓慢流动的冰体,这种流动的冰体称为冰川。不流动的冰体称为冰川冰。 第三页,共42页。 冰川(bīngchuān)冰 冰川(bīngchuān) 第四页,共42页。 冰川形成(xíngchéng)必须具备一个条件,就是积雪区的高度超过雪线。雪线是每年降雪刚好当年融化完的海拔高度,又称为固态降水的零平衡线。一个地区如果没有超过雪线,就不可能有冰川。 (一)雪线(xuěxiàn) 在雪线(xuěxiàn)处:年降雪量=年消融量; 雪线(xuěxiàn)以上:年降雪量>年消融量; 雪线(xuěxiàn)以下:年降雪量<年消融量。 第五页,共42页。 雪线 想一想:假如现在正处于(chǔyú)冰雪消融期,这座山的雪线在哪个位置呢? 第六页,共42页。 雪花一落到地上(dì shànɡ)就会发生变化,而积雪在压力或热力作用下形成冰川冰的过程,我们称之为成冰作用。 (二)成冰作用 第七页,共42页。 那么(nà me) 问题来了! 中低纬度高山区的冰川主要是哪种成冰原因呢?高纬度极地地区又是哪种呢?(是压力还是热力) 第八页,共42页。 正确(zhèngquè)答案 中低纬高山区的冰川主要是通过热力成冰的;而高纬极地地区的大陆冰川主要是通过压力成冰的。 第九页,共42页。 冰川冰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山坡慢慢流下(当然流的速度很慢),在流动(liúdòng)的过程中,逐渐的凝固,最后就形成了冰川。 二、冰川(bīngchuān)的力量 冰川的运动主要是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的运动是冰川內部的运动,由下到上递增(dìzēng);另一部分的运动是冰川底部的滑动,称为“底滑”,是冰川底部因为融水的滑潤而在底岩上滑动。 第十页,共42页。 第十一页,共42页。 挖蚀作用:冰床底部或冰斗后背的基岩,沿节理反复 冻融而松动,松动的基岩与冰川冻结在一 起时,冰川向前运动(yùndòng),就把岩块拔起带走。 磨蚀作用:冰川运动(yùndòng)时形成底部滑动,使得冻结在冰 川底部的碎石突出冰外,像铁犁、锉刀一 样,不断地对冰川底床进行削磨和刻蚀。 1、侵蚀作用(qīn shí zuò yònɡ)(冰蚀作用 ) 第十二页,共42页。 挖蚀作用(zuòyòng) 磨蚀(mó shí)作用 第十三页,共42页。 酋长(qiúzhǎng)岩 第十四页,共42页。 左图为酋长(qiúzhǎng)岩上的攀岩爱好者 右为酋长岩上仅有的几个休息(xiū xi)地方 第十五页,共42页。 2、搬运(bānyùn)作用 冰川侵蚀产生大量(dàliàng)松散岩屑和由山坡上崩落下来的碎屑,进入冰川体后随冰川运动向下游搬运,被搬运的岩屑叫冰碛物。 冰川搬运能力极强,不仅能将冰碛物搬运到很远的距离还能搬运到很高的部位。被搬运到很高很远地方的巨大冰碛砾石,称为漂砾。 第十六页,共42页。 冰碛物 冰碛物 第十七页,共42页。 西藏的冰川(bīngchuān)漂砾 第十八页,共42页。 青海(qīnɡ hǎi)的冰川漂砾 第十九页,共42页。 所以(suǒyǐ),一些学者认为,冰川的运动是地球形成现在这样地貌的主要原因。 第二十页,共42页。 千湖之国——芬兰 挪威的峡湾 第二十一页,共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