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高中语文_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生平以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通过探究把握诗歌内容,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理解苏轼豁达乐观的情怀。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鉴赏诗歌的方法,更好的把握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教时安排】 课时1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进入意境 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视频,体会这首歌的磅礴气势,豪放的风格。 2、豪放趣谈 俞文豹《吹剑续录》记载,苏轼曾问一位善歌的幕士: “我词何如柳词?”幕士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幕士的回答形象地说明了柳永和苏轼的词各有千秋,只是风格不同而已。柳永是婉约派的代表,而苏轼则开一代豪放之词风,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成为豪放词风的代表作品,被誉为“千古绝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苏轼,走近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走近东坡 1.学生口述:我说苏轼 2.教师小结:仕途不顺,屡遭贬谪,大起大落,但在诗、词、文、书法、绘画等方面成就巨大,成为“不可无一,难能有二人间绝”(林语堂)。 三、背景介绍 苏轼生活的仁宗至徽宗王朝是北宋危机不断加深的时期,因与当权派政见不合,屡被贬官,甚至在元丰二年(1079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奉禄,而且还受到监督。元丰五年,四十七岁的他在游赤壁时,吊古抒怀,写下了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了他对古代英雄的赞美之情和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 四、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参照注释,弄懂大意。 在读前,谁给大家说说读诗有哪些要求呢?①读准字音②读出节奏(句读、停顿、诗与诗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停顿)③读出感情(初步传情达意,把自己的理解通过声音传达出来) 播放一段配乐朗诵的视频,感受名家风采。 听完之后,有何感受?慷慨激昂,豪放之风尽显。 生个别读。 谁来读一读?将这种气势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他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等。 齐读全词。 五、合作探究 1、上阕作者笔下的赤壁是怎样的一副画面?描写这幅画面有何作用? 2、下阕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周瑜形象?结合诗文简要分析。 3、引用典故时,作者为什么选择周瑜这个英雄人物?诗人要表达怎样的感情? 六、展示评价 (一)上阕 1.上阕作者笔下的赤壁是怎样的一副画面?描写这幅画面有何作用? 奔腾的江岸边陡峭的山崖散乱的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一望无垠的江面上涌起奔腾澎湃的雪浪;并采用比喻、夸张等手法,以及精炼的词语极尽描摹之能事。(步骤一)描绘了一副雄浑开阔、壮丽奇险的画面。(步骤二)表现了词人出对赤壁古战场的神往,为周瑜的出场做下铺垫,营造了一个阔大的背景。(步骤三) 总结:鉴赏景物形象类试题答题步骤: 步骤一绘图景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忠于原诗,抓住主要景物,联想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结合手法) 步骤二 析特点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步骤三 悟作用 多是分析、体悟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渡语:词的上阕不仅以写景为主,同时还将写景与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来为人所称道,下面请同学们来品一品,你品味出了什么? 苏轼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并将我们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为周瑜的出场做了铺垫,并为全词奠定了豪放的感情基调。 为周瑜的出场做足了准备,正所谓千呼万唤,一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拉开了帷幕,主要人物出场了。 (二)下阕 乱世三国,英雄辈出,在你们的心中,可堪称英雄的有谁呢?(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的曹操;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的诸葛亮等,真是“一时多少豪杰”,但苏轼唯独选择了周瑜,周瑜是个怎样的形象? 2.下阕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周瑜形象?结合诗文简要分析。 小乔初嫁:年纪——年轻得意 雄姿英发:外貌——俊朗风流 羽扇纶巾:气质——儒雅倜傥 谈笑间: 个性——自信从容 樯橹灰飞烟灭:才能——建立奇功 3.引用典故时,作者为什么选择周瑜这个英雄人物?诗人要表达怎样的感情? 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和向往之情,以及渴望像周瑜一样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情怀。 ①年龄:方才我们说过周瑜指挥赤壁大战时34岁。而苏轼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