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语文中遇到的数学趣题-(1).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你在语文中遇到的数学趣题 -⑴ 语文中的数学趣题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有趣的数学问题。 经常有意识 地寻找并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增强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进而开发我们 的大脑,提高我们的智力水平,同时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两鼠穿垣 今有垣厚五尺,两鼠对穿。大鼠日一尺,小鼠亦一尺。大鼠日自倍,小鼠日自 半。问:何日相逢?各穿几何? 题意是:有垛厚五尺(旧制长度单位,1尺=10寸)的墙壁,大小两只老鼠同时 从墙的两面,沿一直线相对打洞。大鼠第一天打进 1尺,以后每天的进度为前 一天的2倍;小鼠第一天也打进1尺,以后每天的进度是前一天的一半。它们 几天可以相遇?相遇时各打进了多少? 此题刊于我国著名的古典数学名著 《九章算术》一书的“盈不足”一章中。《九 章算术》成书大约在公元一世纪,由于年代久远,它的作者以及准确的成书年 代,至今尚未能考证出来。该书是采用罗列一个个数学问题的形式编排的。全 书共收集了 246道数学题,分成九大类,即九章,所以称为《九章算术》。 解答本题并不十分繁难,请你试一试。 我国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苏东坡曾给一幅《百鸟归巢图》题了这样 一首诗:“归来一只复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鸟何多,啄 尽人间千万名。”这也暗含了一道数学题:“一百只鸟”在哪里呢? 把诗中出现的数字写成一行,然后在这些数字之间加上适当 的运算符号,就会发现:1 + 1 + 3X4+ 5X 6 + 7X 8= 100。噢,这就 是苏轼的那一百只鸟! 在爸爸的指导下,我还找到了明代大数学家程大位的一道诗 歌形式的数学应用题,叫“百羊问题”。诗歌是这样写的: 甲赶羊群逐草茂,乙拽一羊随其后, 戏问甲及一百否?甲云所说无差谬, 所得这般一群凑,再添半群小半群, 得你一只来方凑,玄机奥妙谁猜透? 意思是:一个牧羊人赶着一群羊去寻找青草茂盛的地方。有 一个牵着一只羊的人从后面跟来,并问牧羊人: “你的这群羊有100 只吗?”牧羊人说:“如果我再有这样一群羊, 加上这群羊的一半又 1/4群,连同你这一只羊,就刚好满 100只。”谁能用巧妙的方法求 出这群羊有多少只? 这道题的解是: (100- 1) + ( 1 + 1 + 1/2 + 1/4 ) = 36 只 其实,不仅成语中、古诗中有数学,在对联中也隐藏着有趣 的数学题。 上联是:花甲重开又加三七岁月;下联是:古稀双庆更多一 度春秋。 上联中的花甲是指六十岁,“花甲重开”就是两个六十岁, 三七岁月是二^一岁,即60X2+ 3X 7= 141 (岁);下联中的“古稀” 是七十岁,“古稀双庆”就是两个七十岁,“一度春秋”就是一年,即 70 X 2+ 1= 141 (岁)。 小结论 这些事例,告诉我,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习中。语文 课本中隐含数学道理。数学有像语文那样的艺术美,只要细心发现, 善于动脑,就会从中体会到数字的妙趣横生。 喜欢数学的同时,也爱 上语文吧!对联中的数学趣题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一项瑰宝。不少对联与数学结缘, 成为佳联妙对。我们在欣赏这些对联时,既提高了文学修养,又感受 到数学的魅力,别有一番情趣。如古代穷苦人家的一幅对联:二三四 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 这幅对联全部由数字组成,初看平淡 无奇,实则含蓄深刻,对联运用了谐音手法,意为缺衣(一)少食(十), 没有东西。这也成了条内涵丰富的谜语。 而将数学演算引入对联之中,贝S更能激发读者的兴趣和启迪人们的思 维智慧。例如: “六尺红绫,三尺系腰三尺吊;一幅锦被,半幅遮身半幅闲。” 这是古时一对新婚夫妇花烛之夜吟成的一幅对联,联语中运用了减 法:上联六减三还剩三,下联一减半还剩半。 “绿鸭浮水,数数一双四只;赤蛇出洞,量量九寸十分。”这是一幅 加法联,“绿”与“赤”属颜色相对,同时谐音“六”与“尺”。上 联讲鸭的只数:一双加四只是六只;下联讲蛇的长度:九寸加十分为 一尺。 “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南楼孤雁,月下带影一双飞”。 采用倍数计算,由星空、水底、孤雁、月影,构成一幅月夜雁飞图, 充满着诗情画意。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九溪蛮洞,经过中间五溪中。” 取其半数,对仗十分工巧。 F面再看两幅蕴含数学趣题的对联: 1、大家知道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诗词歌赋,书法 绘画,出联对句,样样精通,被誉为“全能文学家”。传说有一天 , 他去金山寺为诗僧老友佛印禅师祝寿。 席间,即兴为佛印禅师写了一 幅寿联,上联是:花甲一周,尚余半百岁月”;下联是:古稀双度, 犹欠三十春秋”。 实际上这幅为禅师祝寿的对联,上下联都是说的佛印禅师的岁 数。 上联中的 花甲”是指60岁,半百”是指50岁,尚余”就是还 多的意思。可列算式为:60 + 50 = 110 (岁) 下联中的 古稀”是指70岁,杜甫诗句中不是有: 人生

文档评论(0)

dingfulaow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