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十页,共47页 第三十一页,共47页 第三十二页,共47页 第三十三页,共47页 第一页,共47页 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 第二页,共47页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为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至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 第三页,共47页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忆三东兄弟 唐 王维 第四页,共47页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神话传说 第五页,共47页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第六页,共47页 重 阳 习 俗 赏 菊 登 高 插 茱 萸 第七页,共47页 茱萸果 菊花酒 重 阳 习 俗 茱萸花 重阳糕 第八页,共47页 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五曾在重阳赠菊给钟蹈,祝他长寿。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菊花酒 第九页,共47页 由于劳累过度,郭沫若的母亲身体非常衰弱,她每年初秋,总要晕到一两回,当时四川农村称这种病为“晕病”。 郭沫若5岁那年,母亲的晕病又犯了。她躺在床上,成天呻吟呕吐,不仅饭不能吃,有时连水都不能喝。郭沫若看地眼里,急在心上,怎样才能医好母亲的病呢?一天他听大人们说,芭蕉花是治这种晕病的良药。可是芭蕉在四川很不容易开花,不好买到。即使有卖的,价钱也特别贵,一朵芭蕉花竟要花上两只肥鸡的价钱。他心里暗想:要是我能找到一朵芭蕉花,治好母亲的病,那该多好啊! 尊老的小故事 第十页,共47页 有一天,郭沫若同比他大4岁的二哥到外面玩耍,来到福建人的会馆天后宫,这里供的一位叫“天后圣母”的女神。无意中,郭沫若看见天后宫园内有一簇芭蕉,其中一颗正开着一朵大黄花,好看极了。 郭沫若惊喜万分,悄悄地对二哥说:“二哥,你看,那园里有朵芭蕉花,咱们把它摘下来给妈妈治病好吗?”二哥急忙拦住说:“不行!那是天后圣母的花,凡人是不能摘的!”“动了又怎么样!”郭沫若倔强地反问。他没听二哥的劝阻,拼命地爬上了一米来高的围墙,把芭蕉花摘下来藏在衣服里,气喘吁吁地跑回了家。 第十一页,共47页 郭沫若手捧着芭蕉花,连蹦带跳地跑到母亲床前。没想到,不但没得到夸奖,反而挨了父亲一顿打。 郭沫若不服,理直气壮地说:“摘芭蕉花给母亲治病有什么错?管它是谁的花,只要能治好母亲的病就行呗!” 郭沫若感到委屈,伤心地哭了。 后来,郭沫若受国民党反动派迫害,流亡日本。他时常思念年迈的老母,1932年母亲病逝时,他竟无法回国送葬。他在流亡日本期间写的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些著名论文,用的都是“杜衎的笔名。他母亲姓杜,性格刚直。他所以取名杜衎,是用来纪念自己的母亲。郭沫若50岁那年,曾在文章中深情地回忆说:“我母亲事实上是我真正的蒙师。” 第十二页,共47页 亲尝汤药 ??? 汉文帝刘恒,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