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典乐界最“奇葩”的十五首作品
约翰 ?凯奇的名作《 4 分 33 秒》总长 273 秒,每一秒都
无人演奏。大部分人认为这是一部令人会心一笑的小作品,
其他人则认为这部作品是一次伟大实践,能够令人类反思音
乐的终极含义。无论世人评价如何,自从 1952 年凯奇“创
作”出 《4 分 33 秒》以来,该作品一直被广大粉丝奉为偶像。
毫无疑问,凯奇生活在一个充满实验性的音乐时代。在这个
时代里,各种令人眩目的诡异作品铺天盖地。只要音乐有底
线存在,就总会有人试着去打破。早在凯奇和他的小伙伴们
“粉墨登场”前几百年,作曲家们就已经开始孜孜不倦地创
作“蛇精病”作品了。现在,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十五部史上
最“蛇精病”的音乐,从纯属娱乐型到癫狂上天型应有尽有。
海因里希 ? 比伯《巴塔利亚》 Biber’s Battalia
我们的研究从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巴洛克时代开始。
比伯创作时素来对精致优雅极其推崇,但在 1673 年创作弦
乐队作品 《巴塔利亚》时,却风格陡变。 为了描写军营生活,
比伯使用了无数表现手法来绘制自己想要的音乐画卷,比如
在一个叫作“一群浪荡分子”的片段中,整支乐队在八个不
同的调上同时演奏,借此模仿众人酩酊大醉的景象。而在另
一片段“战神玛尔斯”中,低音提琴的琴弦下糊着纸片,发
出刺耳的摩擦声。这是一种有趣的音效,不过比伯的听众们
想必一直在猜到底是谁弄出了这种声音。
阿尔布雷希茨贝格《口簧协奏曲》 Albrechtsberger ’s
Concerto for Jew ’s Harp
阿尔布雷希茨贝格是受人尊敬的维也纳作曲家、学者,
也是贝多芬的老师。 1765 年由阿尔布雷希茨贝格创作的这部
F 大调的协奏曲,开场悦耳动听,再添大曼陀林(一种琉特
琴)轻柔的拨弦装饰,构成了中规中矩的引子。接下来,另
一件独奏乐器登场了。它叫口簧,基本上是一根放在嘴前通
过拨动演奏的金属弹簧。在熟练的演奏者手中,它能发出一
些似是而非的音来构成旋律。然而不管技巧如何高超,都不
能改变它那独树一帜的音色: “biong ――”要问总体效果如
何,请想象一下在乐队的伴奏中,一只心满意足的青蛙在百
合丛间,一会儿蹦到东,一会儿蹦到西 ,, 请注意,阿尔布
雷希茨贝格可不会只写这一首,他写了足足八部类似的协奏
曲!
利奥波德 ?莫扎特《玩具交响曲》 Leopold Mozart ’s Toy
Symphony
利奥波德 ?莫扎特是沃尔夫冈 ?阿马德乌斯 ?莫扎特的父
亲,历史书经常把他描述成一头令人生厌的老麋鹿,日复一
日面无表情地榨取儿子的惊世才华。 不过, 这位父亲在 1760
年左右创作的 《玩具交响曲》却向我们展露了他爱玩的一面。
除了常规的交响乐器外,这部作品中还设置了一些特别的声
部,包括玩具小号、辣齿(类似足球拨浪鼓) 、布谷鸟和夜
莺(当然不是真鸟,而是模仿鸟鸣的玩具乐器)等。 《玩具
交响曲》听上去有点像一群汽车乱按喇叭,但又如此引人入
胜。也许正因如此,一开始没人相信它是老莫扎特的作品,
反而被张冠李戴地归给了看起来更和蔼可亲的海顿。
利盖蒂《交响诗》 Ligeti ’s Poème Symphonique
有人需要乐器吗?至少利盖蒂不需要。这位匈牙利作曲
家在 1962 年――即凯奇的《 4 分 33 秒》在 BBC逍遥音乐节
上演的同场音乐会上――首演了他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