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卧波飞虹一跨惊世.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 卧波飞虹 一跨惊世 —“世界第一”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巡礼 文、图 / 杜寿兴 1993 年,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进行前期论证; 2003 年 11 月 17 日下午 1 时 30 分, 世界最长 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在离海盐县西塘桥镇郑家埭 6 公里的海面上开始打下首根钢 管桩。 2007年 6月 26日下午 3点 40分,杭州湾跨海大桥全桥贯通; 2008年 5月 1日下午 3 时 40 分,随着 180 辆仪仗车南北双向对开,杭州湾跨海大桥全线通车。十年磨一剑,大 桥的建设者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 创新,一跨惊世界 在一张比例为1 : 50万的浙江地图上,杭州湾跨海大桥横跨的是一寸多宽的蔚蓝色。 “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 ”对于游客而言,这片蓝色之下是波澜壮阔的潮涌美 景。 而对大桥建设者来说,这蓝色之下却是不可预知的艰难险阻— 作为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 这里潮大、 浪急、 流向乱, 施工船很难停稳。 受水文气象影响, 狂风时常肆虐,一年中海上作业有效天数在 180 天左右。 更难的是,南岸 10公里滩涂下浅层天然气密布,是海上施工的“定时炸弹” ,, 怪不得当年组织可行性论证时,有专家干脆直言:我看要研究的是不可行性。 听说中国要在杭州湾上建跨海大桥, 外国公司很感兴趣。 美国 3 家桥梁建设界的著名公司更 是雄心勃勃,志在必得。 但当工程建设指挥部把杭州湾恶劣的自然条件一五一十地向他们作介绍后, 这些老外也认为 的确太棘手。不过他们仍想试试。 考察团的不少成员至今还记得工程指挥部总指挥王勇的一番话: 让外国公司做, 当然是捷径。 但他们能做的事,中国人再难也能做出来。这“世界第一跨” ,我们自己建! 知难而上,从杭州湾特定的实际出发,建设者被“逼”上了一条充满艰辛的创新之路。 以往建桥都是先设计图纸, 再按图施工。 既然没有可供参考的设计模式, 就让施工来引导设 计。指挥部在面向全国征集大桥施工组织和桥型方案时,开创性地采用了以施工单位为主, 并由其邀请设计、科研单位组成联合体投标的模式。 海上施工难度大,就尽可能压缩海上施工时间,变海上施工为陆上施工,倡导工厂化、 大型 化、机械化的设计和施工理念。打个比方,就是把组成桥梁的桩基、桥墩、箱梁等部件先在 陆地工厂内造好,然后再用大型机械设备搬到海上“搭积木” 。 跨海大桥投资概算 118 亿元,当初项目报批时,已向有关部委表过态:不花国家一分钱! 长期以来,我国大型基础设施“国字号”工程,尤其是大型桥梁、道路等项目,投资主体都 是国家或地方财政资金,属于民间资本的投资禁区。 几年前,宁波市提出创新投融资体制,大桥建设,市财政不出一分钱。 “当时,大桥建设指 挥部认真研究了国家投融资政策,得出结论, 非禁即入。 也就是说,凡国家法律没有明文禁 入的领域,都可以向民间资本敞开大门。 ”大桥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金建明说。 根据商业法则, 118亿元资金需要个人或企业出资成立独立的大桥投资公司,不足部分由投 资公司向银行贷款。按这一设计,总投资中银行贷款占 65%,项目资本金占 35%。在项目 资本金中,建设方宁波与嘉兴按9:1的比例出资, 共同组建杭州湾跨海大桥发展有限公司。 随着大桥正式动工, 投资账单谜底揭开。 嘉兴投资方是一家国有企业; 宁波方投资中, 45% 来自于国有的宁波交通投资公司, 其余为雅戈尔集团、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等地方民间资 本。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之初,民营资本所占比例超过一半。 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几段民营资本进退互易的插曲。首先是持股 45%的雅戈尔集团低调 出让了 40.5%的股份, 分别转给宋城集团等 4 家民营企业。 随后,宋城集团由于有其他建设 项目而退出,中国钢铁集团“接盘”顶替宋城集团投资大桥。 “民营投资方虽几易其手,目前仍约占 30%,民营企业投资方达 17 家,在‘国字号工程 投资中, 民资占如此大的比例在全国仍是首例。 ”王勇说,“大桥建设为民营资本投资国家级 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机制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 一系列理念的创新,为大桥成功建设奠定了基石。 林国雄, 杭州湾大桥工程指挥部副总工程师, 原中铁大桥局设计院总工。 他曾参与武汉长江 大桥建设、有 40 年大桥设计施工经验。讲起杭州湾大桥的“成长史” ,他讲了 6个字:太难 了,太难了! 他举了个例子,整个大桥是靠 5475 根打入海底的 80 多米长的钢管托起的。其中最长的达 88 米,相当于 30 层楼高。这样的庞然大物,在海水日积月累的腐蚀下,能否确保大桥 100 年的寿命? 如果像欧美国家采用的加厚技术,钢管用量要多一倍,造价也会提高一倍。 经过一次次的论证和试验,最终,他们决定给钢管桩套上新材料“防护衣” —这项涂装防腐 技

文档评论(0)

尐丶丑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