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请描述下列病例征象并作出诊断? 病例1:男,71岁 头晕10余天,行走不稳2天 病例2:男,77岁 突发头晕、行走不稳5天 病例1:转移性恶性上皮性肿瘤 病例2: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小脑单发转移瘤影像表现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2017级 周晓芳 2017.11.23 概述 发病高峰年龄40-60岁,男性稍多于女性,男性以肺癌多见,女性以乳腺癌最多见 原发肿瘤依次为肺癌、乳腺癌、胃癌、结肠癌、肾癌、甲状腺癌等 好发于大脑半球(约80%),小脑少见(15%),脑干(5%) 多位于皮髓质交界区 临床表现 脑转移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与病灶部位、转移瘤大小、占位效应及患者敏感度有关 主要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下肢无力、行走不稳等 5%-12%患者无神经系统症状 预后极差 转移途径 经肺-血液循环-脑:最常见途径,大部分原发肿瘤细胞经此途径到颅内脑组织,如肺癌、乳腺癌、皮肤癌等 直接侵入:邻近部分肿瘤,头皮、颅骨恶性肿瘤均可直接侵入颅内转移 经蛛网膜下腔:极少数脊髓内肿瘤经此入颅内,并在蛛网膜下腔播撒 经淋巴系统:肿瘤细胞沿脊神经或颅神经淋巴间隙进入脑脊液或通过椎静脉侵入颅内 影像特征 CT表现 多位于灰白质交界区 平扫:肿瘤密度不均匀,肿瘤较大时坏死、囊变多见 增强扫描:多呈结节状(无坏死)或环形强化 脑水肿:病灶周围以轻中度水肿为主,多位于瘤体内侧的髓质,多为片状 影像特征 MR表现 坏死囊变常见,信号不均,边界清楚 肿瘤周围轻中度水肿,占位效应可明显 肿瘤明显强化,强化形态多种多样,环形强化最常见 T2WI等-低信号提示可能为胃肠道肿瘤,骨肉瘤,黑色素瘤等 男,75岁,肺癌脑转移 女,55岁,胃癌脑转移 女,79岁,结肠癌脑转移 女,54岁,直肠癌脑转移 鉴别诊断 胶质瘤 幕上多见,幕下多位于小脑半球 浸润性生长,体积多较大 多呈长T1长T2信号,肿瘤内易坏死、囊变,境界不清 增强扫描多呈环形不规则强化,结节状、花环状、斑片状 瘤周水肿较重 男,64岁,头痛8天,恶心呕吐4天 胶质母细胞瘤 IDH-野生型 鉴别诊断 脑脓肿 有发热、意识障碍等症状;可有其他部位炎症性病变 环形强化:环壁薄、厚薄均匀、张力高,强化区弥散不受限 脓肿中心:DWI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增强扫描不强化 脑膜炎:软脑膜强化 可见卫星灶(子灶) 男,51岁,反复头痛、发热2个月 鉴别诊断 血管母细胞瘤 多见于30-40岁女性; 小脑半球多见 大囊小结节型、实性肿块型、单纯囊型 大囊小结节(结节偏离中线位置) “壁灯征”,壁结节大小较PA小,强化更明显 流空血管影 * * 一般不侵犯两侧脑实质。☆肿瘤内可见匍行性血管流空信号 * 胃肠道癌脑转移,原发癌是黏液腺癌,不合并出血、病理上可见铁沉积,T2WI低信号可能与病灶内蛋白黏液成分有关 由于黑色素中含有稳定的有机自由基使其表现出顺磁性,自由基中不配对电子和水质子相互作用导致T1、T2弛豫时间缩短,T1WI为高信号,T2WI为低信号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