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PAGE 2 -
PAGE
——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
《古琴艺术》教学设计
单位:
姓名:
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
文人情致——古琴艺术(教学设计)
【课程分析】:
高中音乐鉴赏中的第十四单元是“文人情致”,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了我国古代音乐中具有文人情致的代表性器乐作品古琴曲《流水》,第二部分是琴歌。这些作品在一个方面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中的一种品质——曲风文雅,意境高远。本节课只选取了第一部分。
【学情分析】: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学生对古琴以及古琴曲了解甚少。很多学生把古琴和古筝混为一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部分时,时刻注意其历史的丰富蕴含和审美意识的深刻。
【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古琴的一些知识。知道古琴与古筝的区别。
通过欣赏古琴曲《流水》,感受和体验古琴文化淡泊、幽雅深邃的风格。
通过学习,让学生热爱祖国古老的艺术形式,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体验古琴曲的音乐风格。
能够深深的理解古琴的文化背景及内涵。
【设计理念与思路】: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重点放在聆听、感受、体验音乐。启发学生自己探索。
【教学过程】
导入:
学生观看视频片断《空城计》,并思考:诸葛亮弹奏的乐器是什么? 教师对学生回答给予评价,并讲述古琴的地位,引出课题。
新课:展示课件。
一、认识古琴
1. 琴之形(课件展示古琴图片)
学生观看图片并请学生说出古琴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教师评价并讲解。
2. 琴谱
请学生思考:每有曲作,以何传也?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讲解古琴谱。
展示课件:古琴谱——减字谱
3. 琴之礼
教师提问:琴师弹奏有如此神效,有何妙法?
学生思考。
展示课件:《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寄闲情淑女解琴书》
林黛玉:“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抑其淫荡,去其奢侈。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晴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和平,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合妙。所以古人说:“知音难遇。”若无知音,宁可独对着那清风明月,苍松怪石,野猿老鹤,抚弄一番,以寄兴趣,方为不负了琴。还有一层,又要指法好,取音好。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手,焚香,方将身就在榻边,把琴放在案上,坐在第五徽的地方,对着自己的当心。两手方从容抬起,这才身心俱正。还要知道轻重徐急,卷舒自若,体态尊重方好。如此庄重,怎无神妙之效!
学生活动:请学生根据这段话,总结弹琴之讲究。教师及时评价。
二、古琴曲欣赏——《流水》
学生活动:请学生讲述“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
(设计意图:从学生现有的文学经验入手,通过语言表述来感悟音乐文化,使学生有进一步挖掘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内涵的愿望。)
教师讲解古琴曲《流水》的有关知识。
1.学生初听旋律,展开想象,体会《流水》的意境,感受古琴神韵。
2.请学生谈听后感,教师总结。
3.复听旋律(视频资料),区别初听的版本,体验两者不同处。把握主题旋律。
4.教师总结。
三、琴与筝的区别
展示课件:古琴与古筝的对比图片。
学生活动:讨论筝与琴的区别。
教师给与评价并总结。
①.在外形上……
②.音色上……
欣赏古筝曲《高山流水》,对比琴与筝的音色。
③.内涵上……
四、拓展与探究——琴之现状
请学生阅读资料。
曲高和寡的现状
古琴的意义与价值远远超出了一般的乐器,古琴音乐的文化内涵也远远超出了音乐的范畴。但是,古琴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懂古琴的人本来很少,加上古琴很少在公众场合演奏,致使大众对古琴的熟悉和重视程度很低,很多人把古筝和古琴混为一谈。
古琴的式微有多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古琴界一直以来存在一种孤芳自赏的姿态。古琴艺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固步自封了,古琴工作者应该对古琴的普及度不高的现实负责。
目前,存在的最大的阻碍是从事古琴教学及爱好者的大多数都仅仅在掌握高雅音乐的技巧与廉价的商业利益,而丢失了传承中最重要的人性修养的真实,这一点恰恰古琴的魅力精髓。
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宣布了古琴成为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中国一时间兴起一阵“琴流感”。但在这高兴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反思,原本我们民族自古拥有的宝贵文化成为了“遗产”也就罢了,我们该做的是需要这种文化永远“活”着的,而不是“死”了。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然后回答问题:古琴艺术走下坡路的原因是什么?面对古琴的现状,我们应该为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做些什么?讨论古琴入世是“喜”还是“忧”
(设计意图:对古琴入世引发思考,为什么会濒临灭绝,说明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进而激发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