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3
PAGE
《品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速读课文,能够用最简练的语言完整的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精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分析鞋匠格斯拉的性格特点,感悟小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人类社会的优秀品质。
思考探究,深层理解格斯拉的“品质”,理解“坚守”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难点:
分析格斯拉这一人物形象。
深层理解“品质”,理解“坚守” 的意义和价值。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课件展示两幅图片)
这是一位卖麻辣串的老人,网友们亲切地称她为“一毛奶奶”,因为 20多年里,她不为利益所动,始终坚持“一毛钱一串”;这是江西偏远山村的小学教师支月英,她在这所海拔近千米深山小学的讲台上一站就是36年。他以36年的坚守,照亮了大山里的孩子们的求学之路、心灵之路,也感动了中国。
在如今工业文明极度发达的社会里,一些传统的诚信和美德也受到了冲击,于是很多人开始迷茫,对于诚信和美德到底是应该坚守还是应该放弃呢?在这一点上,他们则共同选择了坚守。
今天,我们就通过英国现实主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尔斯华绥的小说《品质》走进另一位坚守者--格斯拉的精神世界。
(设计说明:这个版块主题是“底层的光芒”写的都是普通人,以“爱”“坚守”为主题,用“一毛奶奶”和教师支月英这两个底层小人物的坚守导入,让学生体会小人物带给我们情感上的一次震撼。)
二、写作背景.
《品质》写于1911年。作者描写的当时英国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追求享乐时髦,世俗的眼光衡量一切的标准就是金钱和利益。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大公司行业垄断“大鱼吃小鱼”的情况愈演愈烈。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公司采用一些不符实际的广告招揽顾客,而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商品的真正质量却在下降。一部分人于是对被挤压到社会边缘的传统的手工业无限怀恋,因为这些小本经营都实实在在、童叟无欺、质朴而踏实。
三、概括小说故事情节。
诵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思考:请用一句话概述格斯拉的人生故事,不超过50字。
明确:格斯拉是一位诚实敬业、热爱自己技艺的出色的靴匠,他坚守自己的理想,他不肯降低靴子的质量,最终饿死了。(多媒体课件)
(设计说明:课下让同学们预习课文,大致的了解了故事情节,课堂上让学生根据预习情况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也能够初步感知小说内容。)
四、人物形象分析。
分析格斯拉的性格,感悟人物命运。
1、初读感知人物形象:
速读课文,画出至少三处自己认为最能体现格拉斯性格的句子。
2、精读分析人物形象:
诵读自己画出的句子,并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概括格斯拉的性格。
3、交流展示:
请几位同学读出自己画出的句子,并分析人物性格。
教师总结:
同学们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外貌.语言等各个方面分析了人物的性格。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可以看出,格斯拉是一位朴实严肃、不善交际、坚持道德底线、恪守职业尊严、不浮躁、认真细致、精益求精的鞋匠。
(设计说明:让学生用动情的眼光看世界,于平淡细微处见绚丽动人的光彩。使学生很好地了解并深刻地感受了格拉斯作为一个鞋匠具有的恪守职业道德、视质量为生命、视顾客为上帝的高尚品格,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体会“高尔斯华绥好像把鞋匠的本质嵌到文字里去了”。 可提示学生在写文章表达感情时,不一定要选择轰轰烈烈的事情,只要情感是真实的,浓厚的,那么从小处着手,涓涓细流同样也能打动人心。)
五、小说主题探究。
顾客的需求在变,同行的竞争方式在变,而格斯拉却一直埋头他的靴子,从不改变。他坚守的到底是什么?小说“品质”有怎样深刻的含义?
明确:
1、“品质”指靴子舒适耐穿的品质。(靴品)
2、品质也指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宁肯饿死,也不偷工减料的高贵品质。(人品)
(设计说明:体会了小说以“品质”为题的内涵。引导学生概括格斯拉的品质,寻找文本依据,理解他的善良、朴实,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到整体的概括,进一步深入文本。)
六、交流合作、思考探究。
他的坚守和他最终的命运在当时大工业极度发达的社会背景下显得有些悲壮。杨绛在《老王》一文的结尾写道“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杨绛认为老王是个不幸的人。那《品质》中的格斯拉是一个“幸运的人”,还是“不幸者”呢?
(同学们四个人一组讨论交流,并指派一名同学作为发言人。)
教师总结:文章第四自然段中有一段对话:
“格斯拉先生,做靴子是不是很难的事呢?”
“这是一种手艺。”
英文原版:It is an art.
art:艺术,艺术品
手艺和艺术有什么区别呢?手艺是谋生的手段,而艺术是高雅的,是一个人的理想和终身追求。格斯拉认为他做靴子是一种艺术,他做出的靴子是艺术品,这足以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生物_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生物_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语文_《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语文_《涉江采芙蓉》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化学_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化学_盐类的水解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英语_The Infinitive(动词不定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英语_The Infinitive(动词不定式)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语文_《品质》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数学_指数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