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医外科学》课件 细目三 肠痈.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肠痈是指发生于肠道的痈肿,属内痈范畴。 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阑尾炎。 其摇床特点是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或拒按,伴发热等全身症状。好发于男性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占外科住院患者的10%~15%,发病率居外科急腹症的首位。 肠痈病名最早见于《素问。厥论》:“少阳厥逆……发肠痈不可治,惊者死。”《金匮要略》总结了肠痈辨证论治的基本规律,推出了大黄牡丹皮汤等有效方剂,至今仍临床医家所应用。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嗜食生冷、油腻、损伤脾胃,肠道气机不利,糟粕积滞,化生湿热,湿热蕴结肠道而成肠痈。 气滞血瘀饱食后急剧奔走或跌扑损伤致气血瘀滞,肠道运化失司,败血浊气壅结肠道而成肠痈。 寒温不适风寒燥邪外邪经肺侵入肠中,大肠气滞,经络受阻,郁久化热成肠痈。 情志所伤郁怒伤肝,肝失疏泄,忧思伤脾,气机不畅,肠内痞塞,食积痰凝,郁结化热而成痈。 西医认为细菌感染和阑尾腔的阻塞是阑尾炎发病的2个主要因素。 阑尾是一条细长的盲管,管腔狭小,易潴留来自肠腔的粪便及细菌。有50%~80%的阑尾炎病例伴有阑尾腔阻塞。阑尾腔可因粪石、寄生虫等造成机械性阻塞,也可因各种刺激引起阑尾挛缩,致使阑尾壁的血液循环障碍造成黏膜损害,有利于细菌感染而引起阑尾炎。其致病菌多为肠道内的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 初起腹痛始于胃脘,或绕脐走窜,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部(天枢穴附近),疼痛呈持续性加重。多伴有乏力、恶心、呕吐等。右下腹压痛是本病常见的重要体征,压痛点通常在麦氏点,可随阑尾位置变异而改变,但压痛点始终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舌苔薄白,脉弦或弦紧。 成脓 腹痛加剧,右下腹皮挛急、拒按,壮热不退,恶心呕吐,纳呆,便结或腹泻、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脉洪数。 溃后 腹痛向余腹扩展,痛处拒按,扩至全腹,全腹皮挛急、拒按,手不可近,恶心呕吐,大使秘结或泻痢不爽,小便频数似淋,壮热自汗,口干舌燥。舌质红绛苔黄燥,脉细数。 血常规检查:多数患者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诊断性腹腔穿刺检查和B超检查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既往有消化性溃疡病史,突发上腹剧痛,迅速蔓延至全腹,腹肌板状强直和肠鸣音消失等腹膜刺激征象明显。x线摄片多有膈下游离气体。如诊断有困难,可行诊断性腹腔穿刺。 右侧输尿管结石腹痛多在右下腹,为阵发性绞痛,并向会阴部大腿内侧放射。尿液检查有较多红细胞。B型超声检查表现为特殊结石声影。x线摄片在输尿管走行部位可显示结石影。 子宫外孕破裂本病患者有月经过期或近期有不规则小量阴道出血史,常有急性失血症状和下腹疼痛症状,阴道内有血液,阴道后穹窿穿刺有血等。 第一课件网 辨证论治 外治 内治 其他疗法 手术等 气血瘀滞证 湿热壅滞证 热毒伤阴证 六腑以通为用,通腑泻热是治疗肠痈的关键。内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外治可用药物外敷、灌肠,必要时给予手术治疗。 避免饮食不节和食后剧烈运动,纠正便秘,驱除肠道内寄生虫,预防肠道感染。 忌食生冷不消化食物,一般宜从禁食或流质饮食、到半流质饮食,再到普食。 本 节 完 证候:转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右下腹皮挛急、拒按不明显;可有轻度发热,舌质正常,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 治法:行气活血,通腑泻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加减。气滞重者加青皮、枳实、丹参、赤芍;恶心加姜半夏、竹茹。 证候:腹痛加剧,右下腹皮挛急、拒按,或可扪及局限性包块;伴发热,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舌质红,苔黄腻,脉洪数或滑数。 治法:通腑泻热,利湿解毒。 方药:大柴胡汤加减,或薏苡附子败酱散。热甚者加黄芩、黄连、蒲公英、生石膏、皂角刺。 第一课件网 证候:腹痛剧烈,心下硬满,腹胀,全腹皮挛急、拒按;壮热不退或寒战,烦躁,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似痢不爽小便频数似淋;舌红绛而干,苔黄厚干燥或黄糙,脉洪数或细数。 治法:通腑排脓,养阴清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持续高热,热在气分者加白虎汤;热在血分者加犀角地黄汤;腹胀加厚朴、青皮;热盛伤阴、口渴加生地、玄参、石斛、天花粉;大便似痢不爽加广木香、黄连;若病情进展,应及时手术。 1)外敷:无论脓已成或未成,均可选用金黄散、玉露散或双柏散,用水或蜜调成糊状,外敷右下腹。如阑尾周围脓肿形成,可用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 2)灌肠:采用通里攻下、清热解毒之大承气汤或大黄牡丹汤浓煎成100 mI,直肠内保留 液30min左右。 (1)手术:早期行阑尾切除术。 (2)一般疗法:①补液:对禁食或脱水或有水、电解质紊乱者,静脉补液予以纠正。②抗生素:选用广谱抗生素和抗厌氧菌药。 (3)针刺:保守治疗或术后应用均可促进霄肠功能恢复。主穴:双侧足三里或阑尾穴。配穴:发热加曲

文档评论(0)

153****97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