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项目九 常用中医疗法及护理技术
任务一 针灸法及护理
教学目标
1.掌握艾灸法的护理技术操作;掌握艾灸法的适应证、护理及操作注意事项。
2.熟悉晕针的护理及预防。
3.了解毫针的进针方法;了解常用灸法及护理。
一、毫针刺法及护理
(一) 毫针法的适应证
(二) 针前准备
(三) 操作方法
(四) 针刺意外情况的护理及预防
一、毫针刺法及护理
针刺法是应用金属制成的针具,根据中医经络学说理论,刺激人体一定的穴位,以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毫针是常用的针刺工具,大多是用不锈钢制成。
针尾
针柄
针根
针身
针尖
(一)、毫针刺法的适应证
毫针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适用于内、外、妇、儿、
五官诸科多种病证,
以及外科麻醉等,
尤其对各种痛证的治疗效果
迅速而显著。
(二)、针前准备1.选择针具
(1)确定针具的规格:根据针刺部位来确定针具粗细、长短。
针刺部位皮肉丰厚——较粗且长的毫针;
针刺部位皮肉较薄——较细而稍短的针具;
还应考虑患者的性别、年龄、形体胖瘦及体质的强弱。
(2)检查针具的质量:
针柄 以金属丝缠绕紧密均匀为佳,不能有松动现象。
针身 要光滑挺直,坚韧而富有弹性。
针尖 正直光滑,尖而不锐,圆而不钝。
凡针柄松动、针身有锈蚀、针尖有钩曲等,都应弃而不用。
2、选择体位
体位的选择应以患者舒适,便于医者操作
以及腧穴所在的部位而确定。
(1)仰卧位 身体前面的穴位
(头、面、颈、胸腹、四肢)
(2)侧卧位 身体侧面的穴位
(侧头、侧胸、侧腹、臂、下肢外侧)
(3)俯卧位 身体后面的穴位
(头项、肩、背、腰、骶、臀部及下肢后面)
(4)仰靠坐位
前头面、颈、胸上部和四肢的部分穴位。
(5)俯伏坐位 头项、肩、背部的腧穴
(6)侧伏坐位 一侧取耳颊部腧穴
(二)针前准备3.消毒
包括针具、腧穴部位及术者手指的消毒。
针具消毒——高压消毒、煮沸消毒、酒精消毒。
腧穴消毒——75%酒精棉球,从穴位中心向四周;
术者手指——先用水洗净,再用75%酒精棉球消毒。
4.物品准备治疗盘内放75%酒精棉球、无菌毫针盒、干棉球、纱布、镊子及清洁弯盘。必要时备毛毯、浴巾、屏风等。
(三)操作方法1.进针方法
指切进针法
夹持进针法
提捏进针法
舒张进针法
(1)指切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指甲切按在腧穴皮肤上,右手持针,将针紧靠左手指甲缘将针刺入皮下。
多用于短针的进针。
(三)、操作方法1.进针方法
(2)夹持进针法:
左手拇、食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腧穴皮肤表面,右手持针,双手协同用力插入或捻入 将针刺入皮下,直至所要求的深度。
此法多用于长针的进针。
(三)、操作方法1.进针方法
(3)提捏进针法:
左手拇、食指将腧穴局部的皮肤肌肉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
此法适用于皮肉浅薄的穴位,特别是面部腧穴的进针。(攒竹)
(三)操作方法1.进针方法
(4)舒张进针法:
左手拇、食指或食、中指将针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撑开,使之绷紧,右手持针刺入。
此法适宜皮肤松
弛或有皱纹部位的腧穴进针,特别是腹部腧穴。
(三)操作方法1.进针方法
(1)针刺角度
①直刺 是指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角垂直刺入。
适用范围:全身大部分
腧穴,尤其是肌肉丰厚处
的穴位。
(三)、操作方法2.角度与深度
(1)针刺角度
②斜刺 是指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角左右倾斜刺入。
适用范围:肌肉较浅薄处
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直
刺深刺的腧穴,如胸背部、
关节处等部位的腧穴。
(三)操作方法2、角度与深度
(1)针刺角度
③平刺 又称横刺。
是指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角左右沿皮刺入。
适用范围:肌肉特别浅薄处,如头面部。
(三)操作方法2、角度与深度
(2)针刺深度
原则 以既有针感而又不伤及组织器官为原则。
浅刺
深刺
年龄
老人、小儿
青壮年
体质
体弱
体壮
体形
瘦
胖
部位
肌肉浅薄处
肌肉丰厚处
病情
病在表、热证、虚证
病在里、寒证、实证
时令
春夏
秋冬
运针,又称行针,是术者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觉
所施的手法。
通过运针使患者感到针刺部位产生酸、麻、胀、重
的感觉——针感,即得气。
得气时,术者可感到针下有一种沉紧的感觉。
(三)操作方法3.运针
最近下载
- 2024年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初赛试卷及参考答案(非数学B类).pdf VIP
- 自考本科《小学综合性学习与跨学科教学》2025年4月模拟题附答案.docx VIP
- 高校教师培训教学设计模板.docx VIP
- 《野外辨别方向》课件.ppt VIP
- 2024年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初赛试卷及参考答案(非数学A类).pdf VIP
-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ppt VIP
- 第4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docx VIP
- 万科示范区验收移交指引.docx VIP
- 唐代僧人的法律规范-政大机构典藏.PDF
- 2025-2026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5【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一,第1~2章第1节】(原卷及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