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成长的思考.doc

教师职业成长的思考.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师职业成长的思考 没有好教师就没有好教育。什么 样的教师是好教师,站在不同的角度 就会有不同的认识和定义。兰州市教 育局这几年来一直在致力于教师专业 成长的培育工程,这是一个很了不起 的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思考与政策,本 人有幸参加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为兰州 金城名师名班主任量身打造的“全国 名师发展学校”四期的高端培训。我每 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碰撞、冲 击。经过49天(每期7天)的培训,我 从中学到了很多,它不仅拓宽我的视 野,还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更让我的 思想得到了升华。使我对教育有了更 新的认识,更加热衷于教育事业。通过 四期的学习,本人感觉有一种醍醐灌 顶之感觉,在我教育的征途上又一次 注入新鲜的血液;使我更进一步了解 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特别是那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造诣 的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 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 教学观念和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可谓收益颇 丰。正像培训中我们的指导教师梁特反复提到的“水 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撞乃生灵光”, 培训中专家的循循教诲就犹如在我平静的内心投下 一颗石子,泛起的涟漪在我的心头久久荡漾,有时还 会产生强烈的共振和鸣,引发我长久的思索。 人民教育出版社为兰州金城名师名班主任量身 打造的“全国名师发展学校”,历时两年,举办四期, 先后辗转于苏州、绍兴、成都与南京等这些教育、文 化、经济发达的地区与城市,拓宽的不仅是一个专业 发展的路径,更重要是,兰州的名师们在浓郁的地域 文化熏陶下,会更加焕发出一种职业的活力与青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在教师职业发展中一定 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法则”和“规律”。 《礼记?学记》中关于“教学相长”有一段很有意 思的话,我变通一下:知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 后知困;知困,然后知改变。 我在此加了一个“知”字,就是认为学习一定是 一个自我“觉解”的过程和意识,如果没有这种自我 地觉解,我们一定不能获得学习的自我动力和成长 源泉。所以,这种自我觉解的学习就是一颗鸡蛋从内 打破(诞生的是一个新的生命)而不是从外打破(只 是变成了一种食物而已)的美好过程,自然地,价值 和结果都是大相径庭的。 那么,怎么变?这是我们在专业化成长路上永远 面对的一个大课题。 在南京这几天的研习中和在过去多年来的研修 中,我从许许多多专家们的身上获得了改变自己的 “三个字”路径: 第一个字是“读”大量地读书让我们先变“厚”, 而且,我朴素的观点是,“阅读者”做久了,就成了“引 领者” 第二个字是“写”时时地写作让我们再变“薄” 而且,我朴素的观点是,“写作者”做久了,就成了“专 业者” 第三个字是“思”。不断地思考让我们再变“厚” 而且,我朴素的观点是,“思考者”做久了,就成了“思 想者” 当我们是一个引领者、专业者、思想者的时候, 自然就是一个好老师或者说具备了基本核心素养的 好老师。 宋代著名禅师青原行思讲过参禅的三重境界。 我想,从某种角度讲,这也正是“三个字”的三重境 界: “读”就是让我们“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实质 上,就是我们的职业这个时候处在“第一层阶”:即一 个教师在成长之初,应该追求的是“成熟化”我们这 个时候的教育就是别人告诉我们的教育,并没有或 者不具备自己的思考与判断,因为我们正在懵懂正 在模仿正在探索。 “写”就是让我们“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实 质上,是我们的职业生涯已经处在了 “第二个层阶”: 一个逐渐成熟起来的教师,或者已经是成了优秀骨 干的教师,开始追求的是“风格化”。也就是经历了栉 风沐雨磨砺后的自己,开始具有了自己对教育的独 到审辨、质疑,因为我们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中前行,我们越来越显现出自己教育教学独特的风 格与个性,而且这种风格与个性也正是我们自己教 育教学的魅力之所在。 “思”就是让我们“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实 质上,是我们职业生涯到了 “第三个层阶”:一个到了 一定年纪的教师或者已经进入“名师行列”的教师, 开始追求“审美化”。“审美化”是个教师教育教学的 至高追求与境界。因为我们经历多了,因为我们的人 生丰富了,这个时候,铅华已经洗去,装饰也在去除, 我们的“心”和“行”都基本又回归到了教育的本真与 自然,我们呈现出来的不论是教育还是教学,不再是 让学生,,遭受、忍受、感受,,的教育教学,而是成了一 种高级的具备审美意味的“享受”。 简单梳理下: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教师专业化成 长的?“三个,,三,,一三个路径、三重境界、三个层 阶

文档评论(0)

叶紫的知识苑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