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中国宏观经济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5讲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要点;中国的经济周期;繁荣期: 1982-1988年:GDP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8%; 1992-1994年:GDP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4%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5.5%; 2003-2005年:GDP年均复合增长率9.5%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5%。; 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来驱动的,经济的波动也与投资规模和出口直接相关,这是在特定的工业化背景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形成的,但是这种资源消耗型和外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受到资源、消费和国际环境的约束,使经济增长具有不可持续性。;按照新古典增长模型,劳动和物质资本边际报酬出现递减时,如果没有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和知识扩散),则经济的衰退是必然的。全要素生产力(TFP)是对技术进步的测度,如产出增长率公式所示:;世界银行的Bert Hofman(2005)认为,1994-2003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其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贡献了7.8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源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人均资本量的增加,其中人均资本量增加对GDP的增长贡献了5.1个百分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GDP的增长只贡献了2.7个百分点。 国内学者郭庆旺、贾俊雪(2005)认为,我国1979—2004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0.891%,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我国1979—2004年间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较低仅为9.64%,而要素投入增长的平均贡献率高达90.54%。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要素投入增长,是一种典型的投入型增长方式。 ;图2 2004-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100);图4 2004-2008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从产业贡献度上看,工业对GDP的贡献度在1991年已超过农业,并一直占主要地位。从90年代以来,农业对GDP的贡献度较为稳定,工业的贡献度有缓慢下降趋势,而服务业则呈缓慢上升趋势,如图4。;图6 2004-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2006年第四季度以来,在食品价格大幅上涨的推动下,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出现了较快上涨。主要原因有: 一是随着经济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外部输入因素对国内价格的影响增大。 猪肉等重要商品价格受供给约束影响上涨较快。 要素价格趋向上涨,从成本方面推动物价上升。 ;图7 原油价格敏感度分析(中国);图8 2003-2007年能源消费总量及其增长速度;中国、印度和巴西的比较;图9 三国实际人均GDP增长率:1950—2005年 ;图10 中国、印度和巴西的通货膨胀率(%):1950-2005年;图11 中国的贸易差额和引进外资(亿美元),1982-2005年;图12 印度的差额贸易和引进外资(亿美元),1975-2003年 ;图13 巴西的贸易差额和引进外资(亿美元),1975-2005年;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 近几年财政运行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年度收入增幅高,连续保持在20%以上,约为GDP增幅的2倍,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一路走高,已从1995年的最低点(10.3% )回升到2006年的18.5%。 ;图14 2004-2008年税收收入及其增长速度;中国财政政策面临的新问题;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 有众多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公共产品和公益服务亟待增加供给。如: 实行义务教育全面免费、发展城镇住房基本保障制度, 保护生态、治理污染等等任务, 无不需要大量资金。 中国为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按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要求走创新型国家之路。但是当前我们仍然处于资金制约之下的科技投入相对不足状态。 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在逐步构建、健全的过程之中, 还应适当充实战略性的社保基金, 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支付高峰、填补转轨成本。 我国国防和必要的重点建设, 仍需可观的资金支持。;图15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1979—1988年 “双松”配合 1989—1997年 “双紧”的配合 1998—2002年 “双松”的配合 2003年下半年 “双稳健”配合 2007年 “紧缩与稳健”配合 2008年底以来 “双松”的配合 ;2007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2008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09年经济工作的核心任务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截止2009年5月);世界贸易组织(WTO) 2009年全

文档评论(0)

hyls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