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未眠教案资料.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花 未 眠 》 教 案 ( 共 3 页 )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 --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 《花未眠》教案 《花未眠》教案 汕头市潮南区砺青中学 郑光程 教学目标 : 一、 理解本文主旨:关于美与审美以及作者崇尚自然美的表 述。 二、 体味作者以自身感受起笔,以小见大,深入浅出的写 法。 三、 让学生建立感受生活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一、 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主旨 二、 善于通过语言,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 夜半醒来,面对寂然盛开的海棠,留下的千古佳句。无独有偶,千 年以后,一位日本作家发现了凌晨四点海棠的美,心灵有所启迪, 写下了随笔散文《花未眠》,这位作家就是 1968年诺贝尔文学家获 得者川端康成。 人说鲁迅的文学如青铜器,张爱玲的是细致珠宝,沈从 文的如明月流水,亨利·米勒的似香槟开瓶,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 2 成呢?有人说如青花素瓦,有人说像磨砂玻璃,透明而又迷蒙。读 川端康成的《花未眠》,只觉得素雅恬静。 二、简介作者 川端康成( 1899— 1972),日本小说家、散文家。幼年时父母 相继去世,分别由外祖父和舅父托养。 1924 年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 后,开始了作家生涯。小说《伊豆的舞女》( 1925)奠定了其在日 本文坛的地位。代表作有《雪国》( 1937)、《千只鹤》 (1951)、《古都》( 1957)等。它们“以丰富的感情,高超的技 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川端康成因此获得 1968年诺贝尔 文学奖,他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东方作家。川端康 成继承了大和民族文学的古典美,并使其升华到美学境地。在文学 领域中,他既是美的追求者,更是美的获得者和传播者。由于受佛 教影响较深,故其作品常带有消极悲观情调。荣誉也不能解脱他思 想的 ` 颓废和空虚, 1972 年 4 月 16 日,他终于口含煤气管自杀,终 年 73 岁。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发现花未眠”,“我”为什么大吃一惊! ②由“花未眠”的新发现,作者感悟到了什么? ③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来进一步强化这种感悟的? ④作者感悟到的这几个观点是不是孤立的如果不是,那有何联 系 3 明确: ①因为发现盛放的未眠之花格外的美。 ②作者由此感悟到: a、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 有限的。 b、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需要反复陶冶的。 c 、 艺术美与自然美是相通的。艺术美与自然美可以彼此融和,相得益 彰。 ③凝视插花,观赏画中花(当然不限于画花的画)。狗的形 象,京都的晚霞引发的联想,发现岚山的美等方面不断强化作者的 这种发现美的机缘。 [4] 4

文档评论(0)

虾虾教育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有问题请私信!谢谢啦 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与整理,收费仅为整理费用,如有侵权,请私信,立马删除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2026075000021
认证主体重庆皮皮猪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重庆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13MA61PRPQ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