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肌梗死临床分类 Ⅲ型:心脏性猝死:无酶学证据但心电图 (ST-T改变、CLBBB),或冠造或 尸检:新鲜血栓 Ⅳa型:PCI相关MI Ⅳb型:支架血栓导致MI(冠造、尸检 证实) Ⅴ型: 搭桥相关MI * 心肌梗死新定义 对于患者,不仅告知心梗的诊断,还应当告知: 梗死范围 心室功能 冠脉病变的程度 预后的评估 * 主要内容 急性心肌梗死新定义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再分期 * 1.急性心肌梗死的传统分期 急性期 缺血性T波 损伤性ST段 坏死性Q波 亚急性期 T波演变 坏死性Q波 慢性期 坏死性Q波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再分期 * 1.急性心梗的再分期 急性期 缺血性T波 损伤性ST段 坏死性Q波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再分期 — 1.超急期 — 2.进展期 — 3.确立期 急性期 * 急性期再分期的重要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再分期 主要原因: Q波出现较晚(平均9h,6-14h) 为了减少梗死面积,诊断要提前,治疗检出要提前。 诊断、干预 减少梗死面积 *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再分期 预防梗死 急性缺血事件发生后 诊断、干预、 防止梗死 降级为心绞痛 未来:将从减少梗死面积提高到ACS发生后预防梗死 早期治疗使其流产 * 急性期再分期的重要意义 1、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总在不断深化,急性期再分期 符合这一规律,并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就心肌梗死而言:从确定期提前到进展期,可减 少梗死面积、降低死亡率。 从进展期提前到确立期,可防 止心梗发生,降级为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再分期 * ST段抬高或非抬高分型的临床意义 1.诊断提前,治疗提前(药物或介入) 2.不仅定性,而且定量 (1)ST段抬高型: 红色血栓,完全闭塞 (2)非ST段抬高型:白色血栓,非完全闭塞 3.为治疗提供指导意见: 红色血栓:积极溶栓 白色血栓:不溶栓 大大减少梗死面积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再分期 纤维蛋白 聚集的血小板 巨噬细胞 组织因子 * 因此,心电图的诊断应当进一步从进展期提前到超急性期,才能使诊断和治疗更加提前。 为达到该目的需寻找和发现心电图更敏感的表现 如:超急性期T波、J波、 症状+QTc延长(闭塞20s则可出现) 总之,急性心梗的再分期十分重要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再分期 *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心电图的再分期 A.超急性期(高尖T波) B.进展期或急性早期(ST段升高) C.确定期(Q波出现)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再分期 * 心肌梗死全过程的心电图改变 A.正常 B.心肌缺血期; C.心肌损伤期; D.心肌坏死期; E.亚急性期; F.慢性陈旧期 图中B、C、D相当于急性期的3个亚期,只是B图中的T波倒置应为超急性期的高尖T波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再分期 * 急性期 亚急性期 慢性期 超急性期 急性早期(进展期) 确定期 A B C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再分期 * 超急性期:T波改变 ⑴ 出现的时间 心肌严重、持续缺血和胸痛发作的同时,或其后几分钟到几小时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再分期 * ⑵心电图特征 典型者: T波增高变尖 呈帐顶状或尖峰状 电压振幅可达2mV 不典型者: T波仅有微细的外型变化 振幅相对增高而无高尖T波出现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再分期 * ⑶ 超急性期T波改变的机制 机制不清,可能与动作电位时间缩短,复极电位增大有关 ⑷ T波改变与Q波的关系 超急性期T波改变后出现Q波时,出现Q波的导联与T波超急性期改变的导联一致 ⑸ 无超急性期T波改变的原因 T波改变持续的时间短,未能捕捉到 超急性期T波的改变微细而疏漏 同时出现ST段抬高掩盖了T波改变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再分期 * 超急性期:J点与J波改变 1. J 点抬高或J波形成 (>0.1mV;>20ms) 2. J 波与抬高的ST段和T波的上升支融合;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再分期 * 再次胸痛 病例1 * 再次胸痛 病例1 * J波形成的机制: 右室心外膜的Ito(瞬间外向钾电流)变大,与心内膜2相电位差加大而形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