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文断句公开课 - 新.pptVIP

高中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文断句公开课 - 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 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 心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 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反复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排比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原则,使敌人举国屈服,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全军降服是上策,打败敌人的军队就次一等;使敌人一个“旅”的队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打败敌人一个“卒”的“队伍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投降是上策,击破敌人的“伍”就次一等。因此,百战百胜,不算是最好的用兵策略,只有在攻城之前,先让敌人的军事能力(包括指挥能力和作战能力)严重短缺,根本无力抵抗,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文言文是比较讲究修辞技法的,对偶、排比、顶真、反复等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古人行文注重对称,一般句式较整齐,且四六句居多。利用好这两大特点,我们也就可以比较顺利地断句了。 规律四: 依修辞,定句读 当堂练习: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探究五: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亦……乎”是古代一种比较委婉的反问(含有探问)句式。句式中的“亦”字是副词,可译为“也”;“乎”字是疑问语气词,可译作“吗”。“乎”字与前面的“不亦”呼应,构成反问句式“不亦……乎”,可以用现代汉语“不也……吗”或“岂不也是……吗”对译。 规律五:特殊句式断句 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熟悉这些固定句式,对文言断句很有帮助。 判断句式:…者…也、……者也 反问句式:不亦…乎、何…为、岂…哉 安…哉(也)、孰与……乎 被动句式:为……所……、受……于…… 其它固定句式:况……乎;奈……何; 如(若)……何;得无(无乃)……乎; 何以……为;与其……,孰若……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 文言文断句 ◇阔少年断错句娶错妻   以前,有一位阔少爷,常希望找个漂亮妻子。某天,他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描述那女子的样貌﹕“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的美人,非常高兴。拜堂之日,阔少爷发现其妻属丑女,便找媒人算帐。媒人说﹕“我没有说谎,早就告诉你,这女子: 是你自己断错句,怎可怪我呢?” ?□什么叫断句???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给古书断句也叫断句读。 加了句读的古书 安徽 北京 福建 广东 湖北 湖南 江苏 山东 四川 天津 新课标Ⅰ 新课标Ⅱ 浙江 重庆 江西 上海 年份 2014 × √ × √ √ √ √ × √ × √ √ √ √ √ √   主观   客观 主观 客观 主观   主观   客观 客观 主观 主观 客观  主观 2015 × × × √ √ √ × × √ × √ √ √ √ √ ×       客观 主观 客观     主观   客观 客观 主观 主观 客观    2016 × √ × √ √ √ √ √ √ × √ √ √ √ √ ×   客观   客观 主观 客观 主观 客观 主观   客观 客观 主观 客观 客观   注:断句逐渐成为全国卷必考题 考 纲 链 接 考 纲 解 读 “断句和翻译”,属于高考《考试大纲》“古代诗文阅读”中“理解”的范畴,能力层级为B级。 文言断句考查的是考生对文言句子内容理解的能力。翻译就是在准确把握字句在文段中正确的意义的基础上,将所提供的文言句子译为规范的现代汉语。 断句(2017年全国卷1高考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

文档评论(0)

win金牌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