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鼻唇囊肿
大头医生
编辑整理
2021-11-17
1
英文名称
nasolabial cyst
2021-11-17
2
类别
口腔科/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面部肿瘤/口腔颌面部囊肿/颌骨囊肿/非牙源性(外胚叶上皮)囊肿
2021-11-17
3
ICD号
K10.8
2021-11-17
4
概述
鼻唇囊肿(nasolabial cyst)位于上唇底和鼻前庭内,梨状孔之前外方,上颌骨牙槽突浅面软组织内。由胚胎时球状上颌突、侧鼻突及上颌突联合处残余上皮发生。囊肿常在骨外,X线片示骨质无破坏现象,仅在鼻底口腔前庭可扪及囊肿的存在。鼻前庭囊肿发生于鼻前庭底部皮下,中年女性患病较多,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
2021-11-17
5
流行病学
中年女性患病较多,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
2021-11-17
6
病因
胚胎时球状突、侧鼻突的上颌突连接处残余上皮发展而成囊肿。
2021-11-17
7
发病机制
2021-11-17
8
临床表现
囊肿多见于青少年。初期无自觉症状。若继续生长,骨质逐渐向周围膨胀,则形成面部畸形,根据不同部位可出现相应的局部症状。囊肿位于上唇底及鼻前庭内。X线片上颌骨骨质无破坏。
2021-11-17
9
并发症
2021-11-17
10
实验室检查
囊肿由纤维壁组成。囊壁衬以复层鳞状上皮或假复层柱状上皮,有时为纤毛柱状上皮含有杯状细胞。
2021-11-17
11
其他辅助检查
X线检查:
囊肿在X线片上显示为一清晰圆形或卵形的透明阴影,边缘整齐,周围常呈现一明显白色骨质反映线,但角化囊肿中有时边缘不可不整齐。
2021-11-17
12
诊断
可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X线检查对诊断有很大帮助。囊肿在X线片上显示为一清晰圆形或卵形的透明阴影,边缘整齐,周围常呈现一明显白色骨质反映线,但角化囊肿中有时边缘不可不整齐。
2021-11-17
13
鉴别诊断
2021-11-17
14
治疗
一旦确诊后,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免引起邻近牙的继续移位和造成咬合紊乱。一般从口内进行手术,如伴有感染须先用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物控制炎症后再作手术治疗。术前应作X线摄片,以明确囊肿的范围及邻近组织关系。
2021-11-17
15
预后
1.囊腔摘除后,一定解决术腔的引流,或与鼻腔沟通,或向上颌窦引流,否则伤口不能愈合而形成瘘管。
2.如属牙源性病变,宜处理牙病方可免于复发。
2021-11-17
16
预防
2021-11-17
17
疾病名称
鼻唇囊肿
2021-11-17
18
疾病概述
鼻前庭囊肿发生于鼻前庭底部皮下,梨状孔之前外方,上颌骨牙槽突浅面软组织内。中年女性患病较多,发病年令多在30-50岁。病因分为:(1)潴留囊肿;(2)从胚胎期的面突接合处残留的表皮细胞发展而来,亦名球颌囊肿。经龈唇沟切口手术摘除囊肿为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
2021-11-17
19
疾病分类
口腔科
2021-11-17
20
症状体征
囊肿多见于青少年。初期无自觉症状。若继续生长,骨质逐渐向周围膨胀,则形成面部畸形,根据不同部位可出现相应的局部症状。
2021-11-17
21
疾病病因
位于上床底和鼻前庭内。可能来自鼻泪管上皮残余。囊肿在骨质的表面。X线片上骨质无破坏现象。在口腔前庭外侧可扪出囊肿的存在。
2021-11-17
22
诊断检查
可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X线检查不易发现,CT对诊断有很大帮助。囊肿在CT片上显示为一清晰圆形或卵形的透明阴影,边缘整齐,周围常呈现一明显白色骨质反映线,但角化囊肿中有时边缘不可不整齐。
2021-11-17
23
治疗方案
一旦确诊后,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免引起邻近牙的继续移位和造成咬合紊乱。一般从口内进行手术,如伴有感染须先用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物控制炎症后再作手术治疗。术前应作X线摄片,以明确囊肿的范围及邻近组织关系。
2021-11-17
24
疾病预防
无特殊
2021-11-17
25
用药安全
本疾病女性较多见,可双侧发生,起源于鼻泪柱或管的尾端,位于鼻孔基底部附近,上颌牙槽突外侧,导致鼻唇沟消失,镜下多种内衬上皮,包括复层鳞状上皮、和呼吸道上皮。
【注意事项】
1、囊腔摘除后,一定解决术腔的引流,或与鼻腔沟通,或向上颌窦引流,否则伤口不能愈合而形成瘘管。
2、如属牙源性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