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闭塞性动脉硬化
淄博市第一医院2011.11
1
2
定义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是指动脉粥样硬化累及周围血管动脉并引起的慢性闭塞的一种疾病。
3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传统医学无相应的病名,发病早期属于祖国医学的阳气虚弱,脉络痹阻的“脉痹”,肢端坏死后属“脱疽”范畴。
现代医学对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认识亦较早,曾有自发性坏疽,老年性动脉坏疽和血管性坏疽等不同名称,以后统称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4
动脉硬化狭窄或(和)闭塞可发生于肢体动脉的近端和各个部位,所以有主动脉下端、髂、股,或腘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等。尽管动脉狭窄和闭塞的部位不同,但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方法和护理措施基本上是一致的,因而可作为一个疾病来论述。
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饮食习惯和结构的改变。以及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该病的发病率有不断地增加趋势发病年龄也有所提前,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因此其治疗护理非常重要。
6
病因
中医认为本病总因脉络闭塞,气血凝滞所致
西医认为年龄、性别、饮食、精神因素、吸烟、脂质代谢异常、血管壁的机械损伤、血管通透性改变都是不可忽视的病因。
7
发病机理
(一)脂质深入学说
(二)内膜损伤学说
(三)血栓学说
8
临床表现
证候
症状
9
证候
1、气虚血瘀型 下肢无力、麻木,不耐疲劳,疼痛较轻。患肢苍白无泽,脱屑或毛发稀少。创伤不易愈合,舌淡且黯,脉弱或消失。
2、寒凝血瘀型 下肢发凉、疼痛较重、遇寒更甚、得热则舒。患肢皮肤青紫或肢端有瘀斑,舌黯或有瘀点、苔白润,脉弦涩。
3、湿热下注型 肢体坏疽感染,发红,肿胀、疼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热度炽盛型 严重肢体感染,高热,红肿热痛,或溃烂脓多,舌绛,苔黄燥或黑苔,脉数。
10
症状
1、腹主动脉分叉处闭塞 此类患者发病年龄较轻,在55岁以下,男性较多见,有双侧间歇跛行、双下肢乏力、在男性多有阴茎不能勃起。股动脉、腘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肤的温度和足部皮色改变不明显。
2、髂骨动脉闭塞 闭塞部位常见于髂总动脉起始处,表现为间歇性跛行,疼痛部位在臀部大腿内侧,以及腰部以下,患侧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足部皮肤温度降低。
11
3、股过动脉闭塞 股动脉为最常见的受累部位,常开始于膝关节后面的内收肌管。当股动脉闭塞时,小腿部肌肉供血不足,可出现间歇性跛行,足部畏寒怕冷,腘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4、胫前或胫后动脉闭塞 单纯的其中一支动脉闭塞,通常不引起典型的临床表现,但长期的胫后动脉闭塞,可引起足部,甚至小腿肌肉缺血,而发生间歇性跛行,胫后动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5、足趾动脉闭塞 足趾皮肤呈苍白色、紫绀、足部缺血,后期出现皮肤营养障碍,静息痛和坏疽。
12
检查方法
(一)血脂检查: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增高
(二)血糖、尿糖、糖耐量实验检查:常有阳性发现
(三)心电图检查:部分病人出现心肌缺血样改变
(四)X线检查:患肢平片可发现动脉处有不规则的钙化斑
(五)动脉造影检查:特点是动脉管壁僵硬,有蛇形纡曲。动脉呈节段性阻塞,动脉内壁有粥样斑块突出,凹凸不平,有虫蚀样阴影。严重时有多处狭窄和扩张,呈串珠样改变。(可了解患肢动脉的闭塞部位,范围和程度,以及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
13
诊断
符合性别与年龄(男性60岁左右,女性65岁左右以后的慢性闭塞疾病中90%为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间歇性跛行、 血管杂音(常出现在腹股沟和腘窝部位)、 下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且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其他内脏如脑心肾等动脉硬化的临床表现,即应考虑本病的可能,超声血管和动脉造影可以确诊。
14
鉴别诊断
主要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性大动脉炎、动脉栓塞、雷诺氏病相鉴别
15
治疗
药疗
1、原发病的治疗 降脂、降压、降糖
2、改善循环 抗凝(肝素钙)、祛聚(阿司匹林或拜阿司匹林)、降纤(降纤酶、巴曲酶)、溶栓(尿激酶)、扩张血管(罂粟碱、灯盏花素、川芎嗪、复方丹参、血塞通)、疏通微循环(654-2、舒血宁)
3、中药治疗 湿阳益气、活血通络、滋阴化浊、清热解毒 。包括口服、滴注、熏洗、涂擦等
16
腔内介入
可用导管取栓、溶栓,狭窄或部分闭塞使用球囊扩张,尤其小球囊扩张小动脉,拓宽了介入治疗范围,提高疗效。支架置入作为长时间扩张动脉的方法,是治疗血管闭塞的重要方法。
17
手术治疗
对严重的动脉闭塞,介入治疗不能奏效的,可行硬化切除,动脉内膜剥离术及血管重建术。
18
预防及护理
1、治疗中严格无菌操作,保护血管,从远端小血管开始注射,并防止发生静脉炎,用药过程中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运用抗凝药物时拔针后按压针眼10min左右,切忌揉搓,以防皮下出血及血瘀青,用药期间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2、注意保暖,避免患肢直接暴露于寒冷中,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