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山东邹平乡村教育实验中的师范教育探析.docxVIP

梁漱溟山东邹平乡村教育实验中的师范教育探析.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梁漱溟山东邹平乡村教育实验中的师范教育探析 ? ? 梁漱溟山东邹平乡村教育实验中的师范教育探析 梁漱溟十分重视乡村教育实验中的师范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教育,师范为本。师范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因而乡村建设中人才的培养成为了乡村教育实验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山东邹平师范学校是乡村教育实验中师范教育的成功范式,将乡村建设同师范教育紧密结合,使得师范教育成为了乡村建设的基础,影响着整个教育实验的良性运行。山东邹平乡村教育实验的方案及内容设计落实到了师范教育的实践活动中,也促进了学校工作的展开,以及乡村社会生活的改造。同时,邹平乡村教育实验的特殊性还决定了乡村师范学校独特的师范精神,那就是不仅要与时代发展紧密联系,还要与中国落后的农村与农村教育相结合。   一、师陶学陶、同源异流——梁漱溟乡村师范教育的思想溯源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陷入新的社会危机,帝国主义入侵、军阀混战加深了中国社会的矛盾。面对深重的社会危机,一大批以救亡图存为己任的知识分子开展乡村运动,力图以教育为手段通过改造乡村,进而改造中国,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其中较为有名的有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南京晓庄师范、上海山海工学团教育实验,黄炎培“造就新农民”的职业教育实验,晏阳初“除文盲、作新民”的河北定县乡村平民教育实验。梁漱溟赴河南开展村治教育之前,曾到各地考察乡村建设运动,包括南京晓庄的乡村师范学校,并对陶行知乡村师范教育实验的内容与活动措施颇为赞赏。可以说,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实验理论一部分学习和继承了陶行知的乡村师范教育实验思想。   早在1921年,陶行知就从城市教育与乡村教育发展不平衡中看到了乡村教育的必要性,认为“乡村教育是立国之本”。而当时的乡村教育十分落后,“乡村教育不发达,可说已到极点,我国人民,乡村占百分之八十五,城市占百分之十五……然而,乡村的学校只有百分之十。”这说明他在关心中国的前途与命运时注意从中国国情出发,已充分认识到推行平民教育只限于城市是不够的,走向乡村是必然的趋势。于是,在1924年10月,陶行知明确提出了平民教育下乡的主张,指出:“中国以农立国,十之八九住在乡下。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   陶行知将农村教育作为乡村矛盾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主张乡村教育应有生产及经营的效益,使荒山成林,瘠地长五谷。“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从而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一变而成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成“快乐的活神仙。”这里渗透着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注重生利的乡村教育思想。为此,陶行知作了细密的设想:“从乡村实际生活产生活的中心学校;从活的中心学校产生活的乡村师范,从活的乡村师范产生活的教师;从活的教师产生活的学生,活的国民。”   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必须具备实验的精神和方法。陶行知说:“能实验,则能自树立,则能发古人所未发,明今人所未明”。他本着试一试的态度,于1927年3月,在南京郊区小庄(后改为晓庄)创办了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简称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或晓庄师范学校。   晓庄师范学校由袁观澜(后为蔡元培)任董事长,陶行知自任校长。初始学校设两院:乡村小学师范院(赵叔愚任院长)、乡村幼稚师范院(陈鹤琴任院长);同时又附设燕子矶、尧化门和晓庄3所中心小学。其后,增设神策门和吉祥庵小学。随着晓庄师范学校事业的发展,在1928年8月1日,正式更名为晓庄学校。又增设了三元庵、黑墨营、大象房、万寿庵(嘉善寺)等中心小学、中心幼稚园和燕子矶、晓庄幼稚园,还设有劳山中学、实验民众学校、晓庄剧社、晓庄医院等。   陶行知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独具特色的思想品牌是生活教育理论,不仅贯穿于他一生不同阶段的办学活动中,而且以它为核心形成了生活教育派,而这种思潮学派的初创期就在南京晓庄师范学校创办期间。生活教育理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二是“教学做合一”。前者为教学原理,后者为教学方法。“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论的核心思想,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有改造生活的功用。“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思想的延伸,就是把学校与社会相沟通,以社会为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论的方法论,主张“在做上学”,“在做上教”,认为“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强调“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   晓庄乡村师范学校将课程分为五大部分:一是中心学校工作教学做;二是分任教务行政教学做;三是征服自然环境教学做;四是改造社会环境教学做;五是学生生活教学做。晓庄师范根据生活教育原理,把教育与生活、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学员在指导员(教师)指导下生活,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梁漱溟曾两次访问南京晓庄乡村师范学校。第一次是1928年春季,他伴随李济深、陈铭枢去南京。抵宁后,专程参观现代教育家陶行知主持的生活教育实验大本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布丁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 重庆微铭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浙江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05191485W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