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第一章 特殊教育概述
第一节 特殊教育与特殊教育对象
基本概念
特殊教育对象
第二节 特殊教育的历史沿革
特殊教育发展的阶段划分
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特殊教育学校的产生
第三节 特殊教育的意义
2
1.1 基本概念
一、特殊教育(special education)
顾定倩:1930,《教育大辞典》
顾定倩:1948,《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
朴永馨:1996,《特殊教育辞典》
汤盛钦:1998,《特殊教育概论》
刘全礼:2003,《特殊教育导论》
广义与狭义
二、特殊儿童(exceptional child)
广义:
狭义:
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
3
1.2 特殊教育对象
一、世界各国的特殊教育对象
美国
日本
前苏联
二、我国的特殊教育对象
三、关于“标记”(Labeling)
4
美国的特殊教育对象
共有15种,其中包括:
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ies)
言语语言损害
弱智
视力损害
其他健康损害和多重障碍
——1975年《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规定
天才、有特殊才能学生 ——1988年初等及中等教育法案
孤独症、脑损伤 ——1990年通过的P·L·101-476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1973年职业康复法504项中保护的学生和风险学生
严重情绪障碍
听力损害(重听和聋)
盲童
矫形损害
5
日本的特殊教育对象
视觉障碍(包括盲和弱视)儿童;
听觉障碍儿童(包括聋和重听);
智力落后儿童(日本称作“精神薄弱”);
肢体缺陷儿童;
病弱儿童;
精神、情绪障碍儿童;
言语障碍儿童;
重复障碍儿童。
——日本1975年《学校教育法》规定
(最后修订为昭和五十年法律第五五号)
6
前苏联的特殊教育对象
听觉缺陷儿童包括聋、重听或弱听、晚聋;
视觉缺陷儿童,包括盲和弱视;
支撑-运动器官缺陷儿童,包括小儿麻痹和脑瘫后遗症儿童;
言语缺陷儿童;
心理发展迟滞儿童;
身心发展多种损害儿童,包括盲聋儿童、盲智力落后、聋智力落后等。
——前苏联在八十年代的特殊教育对象
7
我国的特殊教育对象
视力残疾;
听力残疾;
智力残疾;
言语残疾;
肢体残疾;
精神残疾;
多重残疾;
其他残疾;
天才和资优儿童;
轻微违法和犯罪儿童。
8
0~18中国残疾人数统计表(1987年)
类别
总人数
占0~18岁人口%
0~6岁
7~15岁
16~18岁
0~18岁人口数
417 099 200
100%
144 282 900
192 985 100
79 831 200
残疾人数
10 747 400
2.58%
2 465 500
6 520 700
1 761 200
视力障碍人数
256 000
0.06%
64 800
133 100
58 100
听觉残疾人数
1 685 300
0.4%
442 100
851 600
391 600
智力残疾人数
6 605 800
1.59%
1 447 900
4 428 200
729 700
肢体残疾人数
1 055 800
0.25%
187 000
541 000
327 800
精神残疾人数
64 200
0.015%
3 400
14 600
46 200
多重残疾人数
1080 300
0.26%
320 300
552 200
207 800
9
关于“标记” (labeling)
概念:
标记,文字意思是标记、记号。特殊教育界称之为标名、贴标签、打烙印,指在特殊教育过程中依据各种标准对特殊儿童进行鉴定、诊断和分类,给他们身心诸方面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1981年英国的教育法中取消了其传统的对残疾儿童的分类,而以“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取而代之。
10
特殊教育的历史沿革
特殊教育发展阶段的划分
国外特殊教育发展阶段的划分
我国特殊教育发展阶段的划分
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世界特殊教育的产生
我国特殊教育的产生
特殊教育学校的产生
世界特殊教育学校的产生
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产生
11
特 殊 教 育 发 展 阶 段
阶
段
时间
生产力发展水平
科学文化发展
残疾人社会地位
社会对残疾人的认识和态度
残疾人的特殊教育
1
古代-奴隶社会前期
生产力水平低下,剩余产品很少。
迷信占统治地位,视残疾为“魔鬼”,没有科学认识。
无生存权
认为残疾人是恶魔,肉体上从出生时即加以灭绝。
无
2
奴隶社会后期-中世纪
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有较多剩余产品。
宿命论思想,迷信,视残疾为“惩罚”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