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何为按摩?自古即命名为按摩之法,可见古人之酌见,此二操作手法当为该疗法之方法中之精要核心,足具概括此术之理法,故而命之。按为静,摩为动,按摩为动静结合之术,而今人施术多动少静,合今人浮躁之心,然其效距古远矣。 段氏脏腑按摩是一种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用手法直接作用在人体躯干部位(以腹部为主),通过调和五脏六腑功能和排除病邪(瘀滞在人体脏腑组织器官和经络穴位的邪气、瘀血、水湿、痰饮、宿食等)从而治疗慢性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方法,成为脏腑按摩的一个重要流派。 历史传承 段氏脏腑按摩并非段氏家族独创,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和历代医学家的按摩技术的结晶。此法历史悠久,由清朝宫廷御医传入民间,保定段氏得其真谛,遂为家传秘术,并代代相传、发展至今。因其理论独道、手法奇特,故防病治病、效果显著,因而得到传承不绝。目前,段氏脏腑按摩传人段朝阳先生(保定市人,出生中医世家,随其伯父段树林(1928—1998)习得此术,多年致力于按摩调理脏腑杂证和养生保健的研究。)恐这一按摩绝技失传,并经前辈首肯,破密不外传之家训,开历史之先河,著《段氏脏腑按摩技法》(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发行)和《段氏脏腑保健按摩》(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发行),将其奉献社会,惠泽众生,使这一古老的民族传统疗法重放异彩。 段氏脏腑按摩疗法就是紧紧围绕脏腑慢性疾病的致病因素、脏腑功能和按摩手法的作用机理,明确了“活血化瘀”和“扶正祛邪”的总的治疗原则,瘀散血活,则气血畅通,正气旺盛,则邪自祛,从而使脏腑调和,阴阳平衡,身体恢复健康,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健脾和胃,生化气血 2、疏肝利胆,调畅气机 3、补肾填精,滋阴壮阳 4、活血化瘀,畅通经脉 治疗原理 治疗方法 脏腑慢性疾病因其病因不同,且病史较长,发病缓慢,病理错综复杂,受损脏腑经络轻重不一,因此,在治疗上也变化多端,没有固定的套路和模式,必须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下面简要谈谈在使用段氏脏腑按摩疗法治疗脏腑慢性疾病过程中一般遵循的思路。 1、必须树立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局部和整体之间保持着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关系。因此,治疗疾病必须着眼于全局,要从整体出发,全面了解和分析病情,不但要注重病变的局部情况、病变所在脏腑的病理变化,而且更要注重病变脏腑与其他脏腑的关系,把握整体阴阳气血失调的情况,并从协调整体阴阳、气血、脏腑平衡关系出发,扶正祛邪,消除病邪对全身的影响,切断病邪在机体脏腑之间所造成的连锁病理反应,通过整体作用于局部,从而达到消除病邪、治愈疾病的目的,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2、腹部是脏腑按摩的重点治疗部位 “腹为万病之机,治疗万病全在治疗腹部”,因此段氏脏腑按摩疗法始终把对腹部治疗的作为治疗各种脏腑慢性疾病的重点。 “六腑”中的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中的两焦均位于人体腹腔内,五脏中的脾、肝、肾三脏位于腹腔内。脏和腑通过经络相互联系,在生理相互联系,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脏病及腑,腑病及脏,脏腑同病。不但六腑的病变会在腹部体现,五脏发生病变,亦皆可从腹部反映出来。不同脏器的发生病变时,除其本身内发生气血瘀滞外,其周围的组织也会受到影响,并在腹腔内相应部位也会形成气血的瘀滞,就是中医所说的“积聚”或“症瘕”。五脏生病时,在腹部的相应部位会产生气血的瘀滞,形成硬块或条索,实际上这些相应部位就是五脏在腹部的“反射区”。如心病者,在腹部心口窝部位,常可触到肌肉板硬或硬块,按之患者有痛感或胸闷的感觉,另外,因小肠与心互为表里,心脏病变有时还会影响到小肠,导致小肠功能失调或发生病变,按小肠亦有痛感;肝病者,如肝气郁滞日久,形成气滞血瘀之证,在右胁肋下可触及硬块,按之刺痛,腹部右侧肌肉会板滞硬结;脾病者,在胃脘部或左季肋下会产生硬块或条索,若脾被湿邪所困,在胃脘部会积滞大量的液体等;肾病者,患者脐部周围及少腹部会触到按之刺痛的硬块;肺病者,如肺失清肃,津液不能下达,因大肠与肺相为表理,可见乙状结肠病变。 治疗步骤 1、首先要保障为人体内的病邪排出的门路畅通 2、通调腹部,以健脾和胃,生化气血 3、重点施治腹腔内的瘀血、痰饮、郁气等病邪积滞的部位 4、按摩四肢头颈经络穴位,清除其内存邪气 诊断方法 1、望诊 望腹部的形态、丰隆畸形、凹陷或扁平,来判断虚实或患病部位,一般丰隆者为实,凹陷者为虚,或高或凹的畸形部位可能是腹腔内部患病部位。望腹部皮肤色泽滋润或干燥,显明或晦暗,来判断患者的气血旺盛盈亏。 2、闻诊 听腹部发出的声音,患者腹部有时会发出“汩汩”的声音,若声音夹杂水动音,则腹腔内淤滞之邪较深,正气虚;若发出的声音“啪啪”做响,而且响后会从肛门排除浊气,则说明正气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