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推拿简史;推拿的作用原理;推拿治疗的基本原理;推拿对伤筋的治疗原理;推拿对调整气血及内脏功能的基本原理;推拿的补泻对内脏功能的调节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扶正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治疗部位的选择;常用穴位;推拿治疗原则;推拿基本治法;基本手法;【运法】?用拇指或食、中、无名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运转。此法有顺运为泻,逆运为补,左运汗,右运凉及左转止吐,右转止泻等说法。;【揉法】(指揉法;掌揉法;鱼际揉法)1.指揉法?
用拇指或食指??,或用食、中、无名指端着力,紧紧吸附在穴位上并作回环揉动,称指揉法。?
2.掌揉法?
用掌根大、小鱼际部着力在穴位上回环旋转揉动,称掌揉法。3.鱼际揉法?仅用大鱼际部着力,在其穴位上回环频频揉动,称鱼际揉法。 ;【按法】? 用拇指腹或掌根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向下按压,称按法。
操作时常与揉法结合而用,称按揉。
操作特点:逐渐发力,极时弹力;【摩法】顺摩为补,逆摩为泻;
缓摩为补,急摩为泻等说法。1.指摩法?
用食、中、无名等三指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连续的回旋抚摩,称指摩。2.掌摩法?
用掌心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回旋抚摩,称掌摩。3.旋摩法
?用双手全掌指面着力,自患儿下腹部开始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解剖方向,两手一前一后作交替旋转运摩,称旋摩法。
;【掐法】??掐法为小儿按摩常用手法之一。用拇指甲用力掐入穴内以不掐破皮肤为宜。
急救:人中、攒竹、合谷、十宣、四逢、八邪;【拿法】用拇指指端和食中二指指端,或用拇指指端与其余四指指端相对用力提捏筋腱。后者又称五指拿。 ;【捏法】捏法正位手势
;1.捏脊法?
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作捏物状手形,自腰骶开始,沿脊柱交替向前捏捻皮肤;每向前捏捻三下,用力向上提一下,至大椎为止,然后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端沿着脊柱两侧向下梳抹;每提捻一遍随后梳抹一遍。在操作时,所提皮肤多少和用力大小要适当,而且要直线向 ;2. 挤捏法?
用双手拇指与食、中、无名指指端自穴位或部位周围向中央用力挤捏,使局部皮肤红润和充血为止。;【搓法】用双手掌心相对用力,挟住一定部位,然后双手交替或同时用力快速搓动,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的移动,称为搓法。;【擦法】用拇指外侧缘或用食、中、无名指面在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来回摩擦。擦法又分指擦、掌擦和鱼际擦三种。;【抹法】用单手或双手拇指面紧贴皮肤,作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移为抹法。;【捻法】用拇指、食指面,捏住一定部位,作对称的用力捻动,称为捻法。;小儿按摩常用介质 ;【鸡蛋清】?
? 把生鸡蛋打一小洞,然后倒置,取渗出的蛋清使用。有清热除烦,消积导滞的功效,用于消化不良,热性??,或久病后期烦躁夫眠,手足心热等病症。【薄荷水】
? 取鲜薄荷叶或干薄荷叶(鲜者最好),浸泡于适量的开水中,容器加盖存放8个小时后,去渣取汁液应用。? 小儿在夏天炎热季节常用。因其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选疹的作用,故对于风热感冒或风热上犯所致的头痛、目赤、咽痛等,或痘疹初期隐隐不透,或麻疹将出之际,均可用薄荷水作介质。【滑石粉】 医用滑石粉或爽身粉均可。本品有润滑皮肤,干燥除湿的作用。对于婴幼儿及皮肤娇嫩者,一年四季均可使用。?;【白酒】?
? 采用市场出售的普通白酒或药酒。具有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用于麻木不仁,手足拘挛,局部瘀血等病症。【红花酒精】
?? 将1克红花浸入100毫升酒精中浸泡2周,取汁液使用。有活血祛瘀的功效。用于穴位按摩及四肢酸痛。【其他】 如冷水多用于退烧;风油精用于风热感冒;樟脑酒用于四肢肌肉酸痛;肉桂液多用于冬季畏寒体虚者。 ;常见疾病;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位,家长用大鱼际逆时针摩腹5分钟。(2)患儿俯卧位,家长用大拇指自下向上推七节骨300次。(3)按揉脾俞、胃俞、大肠俞穴各1分钟。
腹:从中脘起向两旁分推到脐,称分推腹阴阳;摩腹
七节骨;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长强)成一直线。推上七节;推下七节;
脾俞、胃俞:第十一胸椎与第十二胸椎脊突间旁开1.5寸。
大肠俞:第四腰椎脊突下,旁开1.5寸。;2.随证加减 ;(2)热泻
腹痛即泻,大便急迫,色褐而臭,可夹有粘液,伴发热口渴,或渴不欲饮,肛门灼热,小便短少,舌质红,苔黄腻。常用手法加①清脾经、清大肠各200次,清小肠100次。②推三关100次,退六腑,(清天河水)200次。③按揉天枢穴2分钟。
脾经:拇指末节螺纹面(旋推为补;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泻)。小肠:小指尺侧边缘,至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之间推向指根为补,反之为泻)。三关:前臂桡侧,阳池(腕背横纹中,尺侧)至曲池(屈肘纹头外侧尽处)成一直线(补气行气;至腕推向肘)。六腑: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至肘推向腕称褪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