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三国志-谯周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1.docVIP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三国志-谯周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三国志?谯周传》 (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3题。 谯周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人。幼孤,与母兄同居。既长,耽古笃学,家贫未尝问产业。精研六经,颇晓天文;诸子文章,非心所存,不悉遍视;无造次辩论之才,然潜识内敏。建兴中,丞相亮领益州牧,命周为劝学从事。亮卒,大将军蒋琬领刺史,徙为典学从事,总州之学者。时后主颇出游观,增广声乐。周谏曰:“昔王莽之败,豪杰并起,跨州据郡,欲弄神器,于是贤才智士思望所归,未必以其势之广狭,惟其德之薄厚也。忧责在身者,不暇尽乐,愿省减所增造,但奉先帝所施,下为子孙节俭之教。”徙为中散大夫。时军旅数出,百姓凋敝,周为《仇国论》,曰:“周文养民,以少取多;勾践恤众,以弱毙强。故智者时可而后动,数合而后举,汤武之师不再战而克,诚重民劳而度时也。”后迁光禄大夫,位亚九列。周虽不与政事,以儒行见礼。后主时访大议,辄据经以对,而后生亦咨问所疑焉。景耀六年冬,魏将邓艾克江油,长驱而前。而蜀本谓敌不便至,不作城守调度。群臣会议,计无所出。或以为蜀之与吴,本为和国,宜奔吴;或以为南中七郡,阻险斗绝,易以自守,宜奔南。惟周以为:“自古以来,无寄他国为天子者,今若入吴,固当臣服。政理不殊,则大能吞小,此数之自然也。由此言之则魏能并吴吴不能并魏明矣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且若欲奔南,则当早为之计;今大敌以近,祸败将及,群小之心,无一可保,恐发足之日,其变不测,何至南之有乎?”众人无以易周之理,遂从。刘氏无虞,一邦蒙赖,周之谋也。晋室践阼,累下诏所在发遣周。六年秋,为散骑常侍,疾笃不拜,至冬卒。 (选自《三国志?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此言之/则魏能并吴/吴不能并魏明矣/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 B.由此/言之则魏能并吴/吴不能并魏明矣/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 C.由此言之/则魏能并吴/吴不能并魏明矣/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 D.由此/言之则魏能并吴/吴不能并魏明矣/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 11.下列对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六经,是由孔子整理的六部先秦古籍。其中《诗经》因“风”记载各地民歌而被认为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B.劝学从事,是地方掌管文教的学官,地位低于典学从事。按汉制,州刺史下设从事若干分管州政,劝学从事是其中之一。 C.汤武,是历史上著名的贤明君主商汤和汉武帝的并称。《逍遥游》中,“汤之问棘也是已”讲到了商汤的相关故事。 D.“名属教坊第一部”一句中的“教坊”,是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谯周博学多识,内敛机敏。他精心钻研儒家经典著作,精通天文知识。他虽然没有随机而发的辩论口才,但是见识深刻高远,心思机敏迅捷。 B.谯周忠心辅君,敢于进谏。为劝谏后主修养德行,承继先王遗风,节俭行事,他举了王莽失败后,众人夺取贵重宝物而引起天下纷争的例子。 C.谯周鉴古讽今,善于总结。当时征战频仍,谯周作文援引古事,总结历史,从中得到启示:不让百姓疲敝不堪,审时度势,才能治理好国家。 D.谯周洞察时局,保全蜀国。当邓艾长驱直入,蜀国危在旦夕。谯周分析了形势利弊,主张后主投降。依靠他的谋划,刘氏蜀国最终太平无事。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长,耽古笃学,家贫未尝问产业。(5分)?? 译文: (2)周虽不与政事,以儒行见礼。后主时访大议,辄据经以对。(5分)? 译文: 【答案解析】 10. C 【解析】本题主要在“由此言之”“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三处设题。根据上下文,画波浪线部分是谯周经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故“由此言之”不可拆开,排除BD;他认为不管投奔哪一国,称臣这一结局相同,只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只有“再辱之耻”与“何与一辱?”对应才能表达这一意思。且联系课内知识,可判断短语“孰与”一般不放于句尾,故排除A。 11. C 【解析】B.根据“典学从事”“总州之学者”的表述,可推断选项说法正确。另外官名关键词可帮助推断其职能,“劝”是鼓励之意,“典”有主持掌管之意。C.汤武,是商汤和周武王的并称。 12. B 【解析】“夺取贵重的宝物”错。选项的表述忽视了前后文语境,对“神器”的理解停留于字面。原文意思是说豪杰都纷纷起事,争夺权力,以至贤才智士纷纷择有德之人托付,“神器”不是具体的物品,而是指“权力、帝位”。且“而引起天下纷争”逻辑有误。 13.(1)(谯周)成年后,沉溺于古籍,专心学习,家里虽然贫穷,但他不

文档评论(0)

shlyc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