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任何LCP都可以在三种不同的方式下使用: 作为标准AO接骨板使用标准皮质骨螺丝钉; 纯粹作为内固定器使用锁定螺丝钉(LHS) 在关节重建中作为标准AO接骨板,在干骺端 /骨干部作为内固定器使用。 LCP在前两种情况下的应用非常简单。但是当LCP既作为标准AO接骨板,又作为内固定器使用时,一定要进行仔细的术前计划并很好理解 LCP的设计原理。 总结:基于内固定器原则,带有锁定螺丝钉的新型微创固定系统 LISS和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可以为现代骨折手术治疗提供新的选择方法和挑战。这些内固定器材是微创经皮接骨板技术 (MIPO)的理想材料,并可以在疏松骨质内得到相当好的把持力。然而,必须指出这些新型接骨板和螺丝钉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特别是在处理干骺端和骨干部骨折时,它们每一步的操作都需要有非常仔细的计划,包括重温AO经典的原则。 从AO传统加压接骨板到新型内固定器原则 From the classical AO compression plate to The new internal fixator principle AO / ASIF AO Arbeitsgemeinschaft fur Osteosynthesefragen ASIF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Internal Fixation AO的历史 1958年成立于瑞士 1959年成立Davos研究机构 1972年成立AO国际部 1984年成立AO基金会 1992年在Davos建立AO中心 AO的理念 旨在通过内固定原理和方法的研究、相关内植入物的开发、手术、疗效的评价、世界范围的再教育课和严格的产品质量保证,来改善创伤和骨骼-肌肉系统患者的功能。 经典的AO原则 骨折端的解剖复位 特别是关节内骨折 满足局部生物力学 需要的坚强内固定 早期主动无痛活动 防止骨折病的发生 无创技术的应用 保护组织血运 保证骨折绝对稳定 骨折的绝对稳定性 坚强的夹板式固定桥接 功能性应力下骨折的活动度降低 骨折块间加压技术 有效地消灭骨折端的活动度 绝对稳定性 直接愈合 低稳定性 间接愈合 骨痂形成 直接愈合只是现有生物力学条件下的一种结果,并不是目的。一定量的骨折端的活动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所需要的。 达到绝对稳定性的手段 加压性预负荷 增加摩擦力 可提供骨折块间加压的内置物 拉力螺钉 缺点:作用力臂短,大多数情况下不足以承担功能性负荷 加压范围有限,不能有效对抗弯曲和扭转应力 接骨板预弯加压 张力带接骨板加压 其它内植物 带锁髓内钉、外固定架、张力带钢丝 接骨板加压 接骨板 AO钢板系列的发展历史 1960年 圆形螺孔钢板 1969年 DCP动力加压钢板 1981年 DCU动力加压单位 LC-DCP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 1984年 THORP钛制空心螺钉重建钢板(MF) 1985年 CSLP颈椎锁定钢板 1987年 PC-Fix点接触钢板 1990年 LISS微创内固定系统 1993年 ATLP胸腰椎前路锁定钢板 1995年 UniLOCK单皮质锁定钢板 1995年 VentroFix 1999年 Lock2.0mm 2001年 LCP锁定加压钢板 常规接骨板 传统AO加压接骨板的缺点 接骨板压向骨面所产生的摩擦力和预应力可以提供固定的稳定性,但也会直接干扰接骨板下方骨的血运,造成接骨板下方骨皮质典型的结构性改变。 瑞士达沃斯AO研究中心的Tepic、Perren及其同事认识到接骨板和骨的界面在保留骨的血运方面起重要的作用,并开始了新型接骨板设计的研究 现代的AO原则 通过骨折复位及固定重建解剖关系 按照骨折的“个性”及损伤的需要 重建稳定性 使用细致操作及轻柔复位方法 以保护软组织及骨的血供 全身及患部的早期及安全 的活动训练 最基本的一点是在患者自身的环境之对骨折进行适当的治疗 有效应用AO概念的中心在于理解关节骨折与骨干骨折具有非常不同的生物学需求 手术干预的时间和方式必须取决于周围软组织的损伤程度和患者的生理需求 内固定的目的 内固定的主要目的使患肢的功能迅速并尽可能地得到完全地恢复,从而使患者尽快康复。 对于内固定来讲,并不需要强度最大或钢度最高的内固定物。内固定物不能永久地代替折断的骨骼,而只能作为临时的支撑。 一些研究小组和作者介绍通过仔细的术前计划(Mast,et al.1989)、生物学和微创外科技术 (Ch.Krettek et al.1997)及桥接接骨板技术,利用间接复位技术可以避免这些严重并发症的产生。 为了降低接骨板和骨的接触面积,第一步在接骨板的下方制作切割槽,这样便产生了有限接触动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