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由渑池怀旧》课堂实录.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和子由渑池怀旧》课堂实录 授课 者:杨骐文 授课对象:高二年级学生 授课地点:1022班教室 授课时间:2010年10月27 日,星期三 授课文本: 和子由渑池怀旧(1)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2)东西(3)。 老僧(4)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5)见旧题(6)。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7)嘶。 (1)见《东坡七集》。嘉佑元年(1056), 苏轼、苏辙兄弟二人,在父亲苏洵带领 下,第一次离蜀进京赴考。路过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时,曾在县中寺庙内借 宿,并在主持奉闲和尚室内的壁上题诗。嘉佑六年(1061),苏轼与苏辙在郑州 分手后,再次路过渑池。苏辙有《怀渑池寄子瞻兄》诗,这首诗即为诗人所和作。 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诗:相携话别郑原西,共道长途怕雪泥。归骑还寻大梁 陌,行人已渡古崤西。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遥想独游佳味少,无 言骓(zhuī)马但鸣嘶。 (2)计较,关心于,在乎。 (3)东西方向。 (4)老僧:即指奉闲和尚。 (5)无由:没有门径或机会。如相见无由。 (6)坏璧:指奉闲僧舍。嘉佑三年(1056),苏轼与苏辙赴京应举途中曾寄宿 奉贤僧舍并题诗僧壁。据苏辙原诗自注:“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老 僧奉闲之壁。” (7)蹇驴:跛脚的驴。苏轼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按即崤山,在渑池西), 骑驴至渑池。 【提示】 这首诗表达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和往事旧迹的深情眷念。前四句单行入律, 用唐人旧格,散中有整,行文自然。“雪泥鸿爪”的比喻,老僧新塔、坏壁旧题 的惊叹,含意丰富,意味隽永。全诗动荡明快,意境恣逸,是苏轼七律中的名篇。 课堂实录: 一、课堂引入: 【师】在上课之前,我们首先看一下有关苏轼的一段趣闻轶事。话说苏轼与小妹、 黄庭坚一日赏画,见上面题联有趣: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看是四字联,中 间却各空一字,小妹建议为中间加字成为五言联句。 黄庭坚抢对为:轻风舞细柳 ,淡月隐梅花。 小妹则填: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苏轼略一思索,立即响应,填字使之成为: 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 【师】请问:哪一个人填得最好,为什么? 【生】我认为苏轼的填得最好。一“扶”字写活了柳的柔美。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看法,或者有哪些要补充的? 【生】失字也用得好,但我不知道好在哪里? 【师】想一想……如果月光是白色的,梅花是红色的,用失字好不好?如果 月光和梅花都是白色的…… 【生】失字准确地描绘出了月色与梅花的交融。 【师】恩,大家都说得很好,我们来总结一下。纵观三人对联,苏轼最妙: “扶”字不仅写出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因而更 形象生动;“失”字也较“隐”字贴切,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梅花的洁, 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贴切。 【师】这是苏轼和好友在一起吟诗作对的场景。这样的故事还很多,以后每 次上课之前,老师都会和大家一起学习苏轼的趣闻轶事。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 是苏轼应他弟弟苏辙的一首诗的和做。这首诗叫做《和子由渑池怀旧》。 二、写作背景: 【师投影,并讲解】 写作背景: 1.嘉佑元年(1056), 苏轼、苏辙兄弟二人,在父亲苏洵带领下,第一次离蜀 进京赴考。路过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时,曾在县中寺庙内借宿,并在主持奉 闲和尚室内的壁上题诗。 2.仁宗嘉佑二年(一0五七)四月八日,苏东坡考中,在四月十四日,他那 时才二十岁,成为进士,在三百八十八人之中几乎名列榜首。苏东坡的宦途正要 开始,母亲病故。引发人生无常,生死之思。 3.仁宗嘉佑六年(一0六一),朝廷任命苏轼为大理评事,签书陕西凤翔府 判官,有权连署奏折公文。苏洵、苏辙父子则在京城为官,子由为兄嫂赴任送行, 直到离开封四十里外郑州地方,兄弟二人为平生第一次分手,子由随后回京,在 此后三年之内,东坡在外,子由一直偕同妻子侍奉老父。 (1)这时是苏东坡生平第一次独自生活,只与娇妻稚子在一起。颇有怀念 旧时,思念亲情之感。

文档评论(0)

187****92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