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第二节血证.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内科学第二节血证 2021-11-29 中医内科学 2 [目的要求] 1.了解概念及临床特征 2.熟悉外感、内伤等多种原因。 3.掌握病机主要为气火逆乱,血不循经,络伤血溢。 4.掌握治疗原则为治血、治火、治气,熟悉血证的应急处理。 5.掌握各种常见证型的辨证论治。 6.了解预防调护。 2021-11-29 中医内科学 3 【概述】 一、概念 血证:凡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渗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患,统称为血证。 证候特征 :血证具有明确的证候特征—出血。包括不同病症: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等。 2021-11-29 中医内科学 4 二、文献摘要 《内经》血溢、血泄、血 、咳血、呕血、溺血、溲血、便血等。 《诸病源候论-血病诸候》称为血病 《医学正传-血证》以“血证”名之 1、名称 2021-11-29 中医内科学 5 2、病因病机 《内经》 生理、病理 《济生方-失血论治》多种原因 热 出血 《素问玄机原病式.热类》主由热盛所致 《诸病源候论-血病诸候》称为血病,详解各种血证病因病机 《景岳全书.血证》----“火盛”、“气虚” 2021-11-29 中医内科学 6 3、治疗 《金贵要略》最早记载 泻心汤 吐血 柏叶汤 治 黄土汤 便血 《备急千金药方》犀角地黄汤 2021-11-29 中医内科学 7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治吐血三要法 1、益行血不宜止血 2、益补肝不宜伐肝 3、益降气不宜降火 《血证论》 止血四法 止血 消瘀 宁血 补血 2021-11-29 中医内科学 8 [病因病机] 1、感受外邪 风热燥邪 损伤上部脉络 湿热、热 损伤下部脉络 2、情志过极 肝郁化火 横逆犯胃 上逆犯肺 3、饮食不节 热积胃肠 湿热 损脾伤气 蕴结肠道 下注肾膀胱 灼伤脉络,迫血妄行 4、劳欲体虚 5、久病之后 心脾肾气(阳)虚 肺心肝肾阴虚火旺 久病入络 热病伤阴,血行不畅 离经之血留积体内 气虚不摄,血溢脉外 出血 灼伤脉络,迫血妄行 瘀血阻络,血不循经 过食辛辣厚味 恼怒 2021-11-29 中医内科学 9 (一)主要病机 外感湿热燥火 实火 湿热内蕴 实症 火热 肝郁化火 虚火:阴虚火旺 气虚 气虚 阳气两虚 火热熏蒸,迫血妄行 气虚不摄,血溢脉外 瘀血阻络,血不循经(日益受重视) 虚症或虚中夹实 转化 2021-11-29 中医内科学 10 (二)影响预后的因素 好 坏 病因 外感、新病 内伤、久病 出血量 少 多 兼症 无 发热、咳喘、脉数等 《景岳全书血证》“凡失血等证,身热脉大者难治,身凉脉静者易治,若喘咳急而上气逆,脉见弦紧细数,有热不得卧者死。” 2021-11-29 中医内科学 11 二、诊查要点 (一) 、诊断依据 1.鼻衄 : (1)血自鼻道外溢。 (2)非因外伤、倒经所致。 2.齿衄 : (1)自齿龈或齿缝外溢。 (2)且排除外伤所致者。 2021-11-29 中医内科学 12 咳血: (1)病位:血由肺、气道而来。 (2)出处:经咳嗽而出,或觉喉痒胸闷一咯即出 (3)性状:血色鲜红,或夹泡沫,或痰血相兼、痰中带血。 (4)病史:多有慢性咳嗽、痰喘、肺痨等肺系病证。 (5)理化检查:胸片、CT、气管镜 2021-11-29 中医内科学 13 吐血: ( 1)病位:胃(食道、十二指肠、胆道); (2)出处:随呕吐而出; (3)性状:颜色 咖啡色(紫暗)、鲜红;常夹有食物残渣;柏油便或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martxiaohul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