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KDIgo关于HSPN治疗主要依据蛋白尿程度、新月体形成与否、且主要参照IgAN治疗经验,显然过于简单粗糙,也存在明显的临床操作缺陷 国内按照临床和病理分级进行了详尽循证指南,从而更具科学性,具有明显临床操作和实用价值 * 治 疗 (1)孤立性血尿或病理I级 仅对过敏性紫癜进行相应治疗,仅1.6%进展为肾病范围蛋白尿、高血压、GFR下降,目前未见有确切疗效的文献报道。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建议至少随访3—5年 * 治 疗 (2)孤立性蛋白尿、血尿和蛋白尿或病理IIa级 (ACEI)和(或) (ARB) 雷公藤多甙1mg/(kg·d),分3次口服,每日剂量不超过60mg,疗程3个月。但应注意其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伤、骨髓抑制及可能的性腺损伤的副作用 * 治 疗 (3)非肾病水平蛋白尿或病理II b、Ⅲa级 (ACEI)和(或) (ARB) 用雷公藤多甙1 mg/(kg·d),分3次口服,每日最大量不超过60mg,疗程3~6个月。或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如激素联合环磷酰胺,联合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治疗 * 治 疗 4)肾病综合征或病理Ⅲb、IV级 采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疗效最为肯定的是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CTX)治疗。若临床症状较重、病理呈弥漫性病变或伴有新月体形成者,可选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15~30mg/(kg·d)或1000mg/(1.73 m2·d),每日最大量不超过1g,每天或隔天冲击,3次为一疗程。CTX剂量为0.75~1.0g/m2,每月1次,连续用6个月后,改为每3月静脉滴注1次,总量一般不超过8g。肾功能不全时,CTX 剂量应减半,其他治疗方案有激素联合他克莫司,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激素联合硫唑嘌呤等治疗 * 治 疗 (5)急进性肾炎或病理Ⅳ、V级 这类临床症状严重、病情进展较快,现多采用三至四联疗法,常用方案为:甲泼尼龙冲击治疗1—2个疗程后,口服泼尼松+环磷酰胺(或其他免疫抑制剂)+肝素+双嘧达莫治疗。 * 血浆置换 表现为急进性肾炎、肾活检显示有大量新月体形成(50%)的HSPN ,进展至ESRD风险极大,这类重型病例应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如血浆置换。研究显示,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基础上联合血浆置换、或单独应用血浆置换,可减轻肾损害,延缓肾功能衰竭进展速度 * 预后因素 总体预后好,儿童较成人好 儿童大多为良性、自限性过程 也有反复发作或迁延数年 约5-15%发展为肾功能不全 * 预后因素 成人中约45%-85%肾脏受累,临床症状表现重,预后相对较差,约30%发展为肾功能不全 临床表现:大量蛋白尿及伴有高血压者预后较差 病理Ⅲ级以上可进展至慢性肾功能不全 * * * * . - * k * . 紫癜性肾炎 赵明瑞 * 病因 发病机制 临床及病理表现 病理分级 诊断标准 治疗 预后及转归 紫癜性肾炎学习提纲 * 紫癜性肾炎概述 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过敏性系统性坏死性小血管炎。 HSPN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影响其病程和预后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儿童过敏性紫癜 发病大概为15-22.1/10万/年,其中15-62%肾脏受累,为儿童肾病常见的病因。 * 病 因 引起HSPN的病因不明,主要考虑与感染和变态反应有关 约1/3的患者发病前有感染发生,约1/4患者发病前有过敏史 儿童最常见的触发因素为病毒和细菌感染 成人主要为药物和毒素 * 病因繁多 1、感染:有1/3病例起病前1-4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常见病原体有:病毒:柯萨奇、EB病毒、腺病毒、水痘病毒、风疹病毒、乙肝病毒等。细菌:沙门氏菌、军团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支原体、阿米巴原虫、蛔虫。 2、药物:抗生素、磺胺、异烟肼 3、食物、鱼、虾蟹等 4、冷刺激,植物花粉、虫卵、蚊虫、疫苗接种,动物羽毛、油漆 * 发病机理 HSP是一种由免疫因素介导的系统性小血管炎 蛋白质及其他大分子致敏原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血管内膜,激活补体,导致中性粒细胞游走、趋化及其他炎症介质释放,引起血管炎症反应 小分子致敏原作为半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吸附于血管及周围肥大细胞,当半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后,即与肥大细胞上的抗体产生免疫反应 * 发病机制 感染源或变应原+遗传背景的个体 IgA介导的系统性免疫性血管炎 免疫球蛋白等沉积肾小球基底膜或毛细血管袢 肾损伤 引起机体异常免疫应答激发B细胞克隆增殖 * 病理表现 光镜:最常见为局灶节段性和弥漫性系膜增生 可伴有不同程度新月体形成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坏死、毛细血管腔内血栓形成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