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黄韧带骨化症诊治的临床研究.doc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诊治的临床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诊治的临床研究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胸椎黄韧带骨化症诊治的临床研究 1 1 临床资料 2 2 结 果 3 3 讨 论 3 文2:异位妊娠诊治的临床研究 6 1资料与方法 6 参考文摘引言: 9 原创性声明(模板) 10 文章致谢(模板) 11 正文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诊治的临床研究 文1:胸椎黄韧带骨化症诊治的临床研究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所致所致的胸椎管狭窄临床比较少见,临床表现复杂而且不典型,常用误诊而延误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断和 治疗 ,从而影响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的疗效。随着CT及MRI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有效地提高了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断率。但是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难度大、风险大,给临床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从表面上看1995年至2005年共收治了25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病人,对其手术方式作了一些改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33~65 岁,平均 岁,病程3~25个月。上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所致(2~6)12例,下胸椎(7~12)13例;累及单节段为18例,多节段7例。 临床表现 病人的起病较缓慢,起初下肢麻木(17例),感觉异常(16例),间隙跛行(10例),单肢或双下肢无力(13例),胸腹部紧缩感(9例),下肢放射痛(10例)腰背部疼痛(9例),病情进行性加重,晚期可出现截瘫。主要体征有单侧或双侧肌力减退(16例),胸脊髓不同平面以下感觉减弱或消失(16例),下肢的肌张力增高(9例),浅反射减弱(11例)锥体束征阳性(13例) 影像学检查 25例病人皆作TMRI检查,有22例同时作TCT检查。矢状位T1和T2加权像与相应病变水平蛛网膜下腔后部出现低信号,向前压迫硬脊膜及相应的脊髓。CT检查提示胸椎管明显狭窄,黄韧带骨化。 手术方法 患者俯卧位,硬膜外麻醉6例,插管全身麻醉19例。以病灶为中心,取棘突正中切口,范围包括病灶上下各两个椎体,剥离后显露两侧的椎板及小关节。用磨钻沿两侧椎板的外侧开槽,磨钻不能突入椎管,磨至椎管内层的骨皮层,然后于病变节段的上下正常的部位”开窗”×大小,采用上下会师的方法将骨化部分形成“桥状”,先将骨化部位的对侧的椎管充分扩大,紧贴椎管的侧壁截断骨桥,使其漂浮于椎管内,小心分离后取出。椎管扩大后,剩余狭窄部分很明显,然后紧贴骨化的黄韧带的侧方,以小骨刀小心地凿断骨化的黄韧带,小心地分离取山,予以减压.术毕患处放置橡皮管引流24~48 h。 2 结 果 本组25例,手术时间为120~180 min,平均为150 min,术中出血约500~1000 mL,平均680 mL,术后随访6~36个月。按照JOA评分及Hirabayashi恢复率[1]评价手术效果,评分标准:躯体感觉2分,下肢运动为4分,感觉2分:括约肌功能为3分,正常为11分,恢复率75%~100%为优,50%~74%为良,25%~49%为可,不及25%为差.本组25例患者术前JOA评分为下9分,平均为分;术后JOA评分为6~11分,平均分.恢复率为%,优良率为%。术后25例都作了CT检查提示椎管的减压充分,术后二例病人的功能恢复较差,此两例病人的病史已一年余,术后功能的恢复较病史在3个月的效果明显差。 3 讨 论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解剖特点[2] 胸椎的椎板增厚骨质坚厚有时厚度达20~25 mm,关节突起增生肥大,向椎管内聚,特别是上关节突向椎管内增生前倾,压迫脊髓后侧方。黄韧带肥厚达7~15 mm。骨化后的黄韧带与椎板常融合成一整块骨板,使椎板增厚可达30 mm以上。多数骨质硬化,如象牙样改变。少数病例椎板疏松出血多。硬膜外间隙消失,胸椎硬膜外脂肪本来较少,因椎管狭窄后硬膜外脂肪消失而静脉瘀血,故咬开一处椎板后,常有硬膜外出血。硬脊膜增厚,有的病例可达2~3 mm,约束着脊髓。当椎板切除减压后,硬膜搏动仍不明显,剪开硬膜后,脑脊液搏动出现。多数病例硬脊膜轻度增厚,椎板减压后即山现波动。由上述病理改变可以看出,构成胸椎管后壁及侧后壁关节突韵骨及纤维组织,均有不同程度增厚,向椎管内占位使椎管狭窄,压迫脊髓。在多椎节胸椎管狭窄,每一椎节的不同部位,其狭窄程度并不一致,以上关节突上部最重,由肥大的关节突、关节囊与增厚甚至骨化的黄韧带一起向椎管内突入,呈一横行骨纤维嵴或骨嵴压迫脊髓。传统的 治疗 方法为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手术的方法有:a)全椎板切除脊髓减压术:这种手术方法主要以薄唇的椎板咬骨钳逐步蚕食的方法切除椎板,以达到减压的目的。b)整块半关节突切除术:这种手术方法为于两侧关节突处开槽,使用气动电钻开槽后,使整块骨板与脊柱的主骨分离,漂浮在硬脊膜上。以

文档评论(0)

agui19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