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際關係中的情緒感染與社會智能
文/ 陳志恆(專任輔導教師)
記得幾年前,我還在大學裡唸書時,我與一位好友一同在系辦公室裡擔任工
讀生,協助處理一些行政雜務。還記得那是個炎熱的夏天。我們每天早上相約一
起吃早餐,進辦公室裡上班;下班後一同到籃球場上廝殺。度過充實又健康的暑
假。
一天早上,我們一如往常最早抵達辦公室,帶著輕鬆愉快的心情,逐一將辦
公室內的窗戶以及電器用品開啟。
突然,從好友口中傳出一首五月天的歌曲,好友邊哼唱著邊隨著輕快的節奏
擺動身體。我心想: 「今天他的心情一定很好!」
幾分鐘後,正在瀏覽網路新聞的我,也脫口而出相同的旋律與歌詞。
當下的我很確定,我並不是有意識地要唱出與好友相同的歌曲。但我能感受
到自己與好友同處在一種輕鬆愉快的共振頻率中。而當旋律脫口而出時,我才猛
然察覺到這美麗的巧合。
當我轉頭瞄一眼好友時,他的身體也正隨著歌曲節奏律動著。
今年年假,一日晚餐過後,幾個好久不見的朋友相約見面敘舊。幾年不見,
大家天南地北暢談,好不開心。時間不知不覺地過了幾個小時。
突然間,我們這群人中的一位成員打了一個大呵欠,在此同時,原來熱絡的
氣氛突然冷卻起來,大家不約而同地安靜下來。
約莫過了兩、三秒,開始有另一人也跟著打起呵欠,隨後,只見每個人都瞇
起眼、張大嘴,呵欠聲此起彼落。
其中一人打破沈默: 「我看時間不早了!」
「是啊!是該回去休息了。」另一人附和道。
於是大家互道珍重,相約明年再聚,結束了這一晚美好的聚會。
「雙人心理學」的時代
發現了嗎?上述的例子都在說明人與人之間一種「不約而同」的巧合。
日常生活中,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家人之間、朋友之間、情人之間、師生
之間、甚至陌生人之間,在某種程度上,都會處於一種相互影響的狀態中,使人
不約而同地表現出相同的行為與情緒反應。
當你放學回家,坐在餐桌前,準備享用豐盛的美食,父親臭著一張臉走了進
來,於是你收起原來的笑臉,而你瞥見一旁的弟弟妹妹也突然間嚴肅起來。
1
你與朋友愉快忘我地聊天,歡笑聲不斷。突然間,好友用右手拿起杯子,慢
慢地啜飲杯中的飲料。此時你也發現,你的右手上也正握著杯子,開水正從你的
喉嚨通往食道。
這些與周遭他人互動時出現的相似行為反應 ,是彼此約好的嗎?你很清楚─
─不是;是刻意模仿的嗎?你也很清楚──不是。在我們意識到自己與他人出現
相同的行為反應時,行為已經產生了。顯然,這種「不約而同」的反應是相當直
覺且瞬間發生的。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難道人與人之間有種不需要經過語言或溝通即可互
相傳遞訊息的機制,心電感應般地瞬間讓兩人的行為反應趨於一致?
如果你仔細觀察,這種巧合不只發生在熟人之間,陌生人之間也會出現,不
只發生在兩人之間,群體之間也有令人難以置信的默契。在一個教室中,老師在
講台上口沫橫飛地講課,台下的學生仔細聆聽。坐在相鄰位置的幾個人,其身體
姿勢會特別相像。此時當有一個學生打了個呵欠,這個動作會像傳染病般,由鄰
近往外擴散,一個接著一個打起了呵欠。
在行駛中的公車上,人們或坐或站,身體隨著車子的行進而前後左右地搖晃
著,當大家的搖晃節奏趨於一致時,當有人突然間變換了姿勢,如變換交叉翹起
的雙腳,其鄰近座位的幾個人也會騷動起來,逐一改變自己的身體姿勢。如果你
更進一步觀察這些人的呼吸,呼氣與吸氣的節奏頻率是一致的。
這些人與人之間的反應完全是出於無意識下的 ,是未經注意與思考而出現的
反射動作。過去的心理學所關注的焦點在於一個人面對外界刺激是如何進行感
受、思考與反應,深入探究個人的內在歷程與外顯行為,如人是如何學習、如何
思考、如何感覺與知覺等。然而,人們自古以來過的即是群體生活,人際互動與
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越來越多心理學家開始主張探究個體之間所發生的事情,帶
領著心理學進入「雙人心理學」 (Two-Person Psychology)的時代。
在此同時,許多教育心理學者也重新檢討過去對於個體能力的定義,當我們
過分將焦點放在個人學習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