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泄与勃起功能障碍共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docx

早泄与勃起功能障碍共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早泄与勃起功能障碍共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早泄( PE) 与勃起功能障碍( ED) 是男性最为常见的性功能障碍,两者经常共存,且相互影响。男性同时存在PE 和ED,称为 PE 与ED 共病。患者先发 PE,后发生 ED; 先发生 ED 后发生 PE; 或 PE、ED 同时发病,其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并不完全相同。目前缺乏 PE 与 ED 共病的确切定义,而且PE 与 ED 共病的发病特征模糊,缺乏对发病特征的系统描述,引起了临床诊疗概念的混淆。因此为规范 PE 与 ED 共病的诊疗,特制定本共识,尝试对 PE 与 ED 共病进行系统的描述,为 PE 与 ED 共病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科学、精准的临床治疗方案,以提高共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流行病学 PE 与 ED 在临床常见,多项流行病学研究证实PE 与 ED 常共同存在,过去 10 年的资料报道高达50% 的早泄男性也报道有 ED[1],因此最近国外有学者提出勃起和射精控制丧失( LCEE) 的概念,将 PE 与 ED 共病作为一个分类实体[2],但未明确区分 PE 与 ED 的发生先后。一项来自亚太地区的、针对4 997例有稳定异性性关系的男性调查,发现有 30% 的 PE 男性报告有 ED[3]。来自中国的一项研究,调查了安徽省的3 016 例男性,发现 ED 患者中 PE 的发生率为 33. 67% ,其中 ED 合并原发性 PE 为 23. 96% ,合并继发性 PE 为 38. 36%[4]。一项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报道 ED 人群中PE 的发生率为 19. 5%; PE 人群中ED 的发生率高达76. 3%[5]。而且PE 的发生率随着ED 的严重程度而增高[4]。但是已发表的流行病学研究未区分 PE 与ED 共病的序贯关系。 发病特点 关于“ED / PE 共病”的临床特征,现有文献尚缺 乏准确的描述; 编写组根据相关文献及临床经验经过反复讨论,依据 ED、PE 发生时间的先后,对“ED / PE 共病”不同类型的临床特征描述如下。 2. 1 先 ED 后 PE 初始的射精功能和 IELT 正常, ED 发生后,IELT 才逐渐缩短。这类患者的 ED 发生多有明确的病因,如血管因素、精神因素等。 2. 2 先 PE 后 ED 初始患者的勃起功能正常,PE发生后,勃起功能才逐渐减退。这类患者 ED 的发生原因往往不如前者明显。因此对于 PE 病程较长的患者,应注意评估其勃起功能。 2. 3 PE / ED 同时发生或分辨不清 发病时即有勃起功能障碍,也存在早泄。表现为性生活时阴茎勃 起不佳的情况下插入前或插入后很快即射精。临床 上也存在一部分患者认知、表达能力较差,对 ED、PE 发生时间孰先孰后表达不清的情况,也归属到此类型。 在评估 ED 的 IIEF-5 评分量表和评估 PE 三要素或 PEDT 评分量表中,均含有不少情绪及满意度的评价指标,不管是 ED 还是 PE 发生在先,均可导致性生活满意度下降,也可能导致另一个疾病评分 值明显下降。因此,我们在询问患者临床特征时,应该仔细甄别PE 与ED,认真分辨 PE、ED 症状的先后关系。对于临床上确实无法明确先后关系的病例, 可以归为第三类。 PE 与 ED 共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相关性 PE 的病因学: 包括中枢神经系统 5-HT 神经递质紊乱、阴茎头敏感性过高、遗传变异、甲状腺及其他内分泌疾病等[6-7]。ED 的病因可分为器质性、心理性、混合性三种,器质性包括血管、解剖性、神经等因素[7]; 心理性包括抑郁、焦虑、关系冲突、性心理问题等 [8]; 混合性则包含了多种致病因素。 虽然目前认为这两种性功能障碍具有独立的发 病机制,但二者也可相互影响。ED 合并 PE 的机制可能是由于中枢、激素、药物诱导和/ 或心理等因素相互作用而介导的。目前主流的观点认为,PE 和 ED 共享一个恶性循环,PE 患者试图控制射精,主观上会尽力降低兴奋性,延长性交时长,但这会导致 ED 的出现或加重; 而 ED 患者试图实现勃起,通常会加强刺激强度,这又会导致 ED 患者射精过快[1]。另外轻度 ED 会影响对射精的控制力; 射精后会迅速消肿,亦会导致 ED 的发生[9]。有时射精过快,也会掩盖后续出现的 ED; 有时 PE 出现持续性焦虑时,ED 症状也会显露得更严重。所以基于相同发病机制,并同时出现的 PE 和 ED,被定义为缺乏控制的勃起与射精( LCEE) [2]。 多数情况下,许多病理生理途径可以共存,且通常都会存在心理成分( 性行为焦虑、心理或人际关系问题等) ,相关研究也表明 ED 与 PE 共病的风险与抑郁和焦虑等心理因素显著相关,而较少依赖于器质性因素[1]。因此,ED 和 PE 的发生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哒哒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哒哒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