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扩项模拟报告基坑监测.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XX 地表沉降监测报告 湖北省XXXXXXXXXX有限公司 二零二零年六月二十五E) 特别声明: 1、 本报告无监测单位盖章无效; 2、 本报告无编写、校核、审批人签字无效; 3、 木报告涂改、错页、换页、漏页无效; 4、 木报告为经监测单位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 5、 如对本报告有异议,请于收到报告之 H起十五日内向本监测 单位书而提出,逾期不予办理。 审批:校核:编写:测量: 地 址: 联系电话: 邮 编: 传 直. /、 ? 1、工程概况 1 2、监测目的及意义 3、 监测依据 1 4、 监测实施 1 4.2监测方法及设备 4.3观测频率 2 4.4监测数据分析 3 4.4.1水准观测数据报表 3 4? 4? 2累计沉降量成果表 4 4? 4? 3沉降速率成果表 4 444累计沉降变化曲线 5 4? 4? 5沉降速率变化曲线 5 5、监测结论与建议 6 XX 隧道 地表沉降监测报告 工程概况 简要说明该工程地理位置、工程设计规模、地质构造、地形地貌 等情况,为 地表沉降监测工作开展提供资料。 2、 监测目的及意义 地表下沉观察断面布置在隧道洞口段,为掌握隧道施工对地表的 影响程度和 范围而开展的位移量测。目的是通过量测,判断隧道开挖 对洞口边仰坡、浅埋地 面是否产生显著影响,分析该影响的范围、程 度及其与隧道施工的时空关系,进 而判断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隧道施 工对地而边仰坡的稳定性、 地表建筑物的影响。 3、 监测依据 (1)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2)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 GB50497-2019 (3) 《水运工程地基基础试验检测技术规程》 JTS 237 ? 2017 (4) 工程施工相关图纸及技术要求 (5) 业主或监理的有关要求与建议等 4、监测实施 4.1 监测点布置 地表沉降观测桩均匀布置在隧道洞口横截面上方,共计 7 个点 , 地表下沉测点 布设示意图如图 4.1.1 V 必 1 a .2 Ar; A4 AS Ab A/ 基 jF j j* 广 -■ 尹 ■ 「jf ”于 . jF 「j 才 厂 * /尹■ / * / /. # ? 丿 /* _/ ■/厂 / 7 / 汎…『「 ys * ft 5z * / 汽R y 丁 ^r * a tff Ma 图4? 1? 1地表下沉监测点示意图 4? 2监测方法及设备 为提高数据精度,更好的为隧洞施工提供数据依据,合理控制填 土速率,此次地表沉降监测采用二等水准观测方法 ?二等水准测量技 术要求见表421 o 表4.2.1 二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每千米高 差全中误 差 (mm) 路线长 度 (km) 水准仪 型号 水准尺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 (mm) 与已知点联测 附和或闭合 平地 山地 二等 2 / DS1 因瓦 往返各一次 往返各一次 4 JL / 观测仪器采用DNA03高精度电子水准仪与因瓦条码标尺,观测 精度优 于1mm,往、返测偶数站观测顺序为前?后?后?前,往、返测奇数站观测顺序 为后?前?前?后。 4? 3观测频率 目前隧道开挖深度为580m,根据施工技术文件要求,当开挖而距量测断 而前后〉5倍开挖深度时,3? 7天为一个周期,根据前期测 量数据的反映, 目前洞口地表下沉量小,下沉变化稳定,为此每 7天 进行一次沉降观测。 4? 4监测数据分析 441水准观测数据报表 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等级: 观测方向: BMI-BMI 测自: BMI 至A BMI 测段編号. 1 天气: 晴 成像: 清晰 温度: 30 仪器型号: DNA03 仪器编号: 标尺編号. cl c2 日期: 2020/6/2 5 测站 视准点 视距读数 标尺读数 读数差 (mm) 测站商差 (m) 累计高差 (m) 后视 后距1 后距2 后尺中线1 后尺中丝2 前视 前距1 前距2 前尺中线1 前尺中丝2 视距差(m) 累积差(m) 咼差1(m) 咼差2(m) 1 BMI 11.3 11.3 0.72056 0.72056 0.00 0.00000 AI 10.8 10.8 0.76347 0.76347 0.00 -0.04291 ? 0.04291 0.4 0.4 -0.04291 -0.04291 2 AI 13.5 13.5 0.80913 0.80914 -0.01 A2 13.8 I3.7 0.83072 0.83072 0.00 ? 0.02159 ? 0.06450 03 0.1 ? 0.02159 ? 0.02158 3 A2 11.4 11.4 0.66221 0.66220 0.08 A3 10.6 10.6 0.66299 0.66299 0.03 -0.00079 -0

文档评论(0)

ld13567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