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辅导 杭锦旗党校 段建勋 提纲 一、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历史沿革 二、现行村民自治制度 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释义 一、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历史沿革 (一)古代基层政权建设的历史变迁 (二)近代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历史变迁 (三)建国后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历史变迁 (一)古代基层政权建设的历史变迁 1、先秦时期的乡遂制 国都及近郊,划分为若干乡采用五家为比,五比为闾,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边远农村地区衽遂制,即“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赞,五赞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邻、里、赞、鄙、县、遂)分别设“邻长、里胥、赞师、鄙正、县长和遂大夫”。 春秋战国时期:县下设乡、乡下设里,乡里制已成为基层行政组织,分别由乡长或有司掌管。 (一)古代基层政权建设的历史变迁 2、秦汉时期的乡官制 秦王朝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县下设乡、亭、里等乡里组织,10里1亭,亭有亭长;10亭1乡,设三老、有秩、啬夫、游徼四职,三老掌教化,有秩掌行政,啬夫听讼、征税,游徼负责治安,循禁盗贼。 汉代在秦代乡、亭、里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里以下的组织,建立了什伍制度。 (一)古代基层政权建设的历史变迁 3、隋唐以后的职役制 隋文帝时,实行乡里两级制,乡以下以五家为保、五保为间、四间(里)为族(党),置保正、间(里)正、置族(党)正,掌管核实户口、催征赋役。 沿袭至清朝 (一)古代基层政权建设的历史变迁 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制度和保甲制度 元代实行里甲制与村社制并存的制度 明朝开始于里甲之外,另设保甲组织,专职维持社会治安。 清朝基本沿袭明制,县以下保甲制和里甲制并行。 (二)近代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历史变迁 1、晚清的基层政权建设。 1908年,清政府为适应变革需要,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规定:凡府厅州县官府所在地为城,其余市镇村屯集等地人口满 5万以上者为镇,不满5万者为乡。城镇乡均为地方自治体。乡设立议事会和乡董,实行议行分立。乡议事会在本乡选民中选举产生,为议事机构。乡设乡董、乡佐各1名,负责执行议事会议决事项与地方官府委任办理事务,同时负筹备议事会选举及议事事务。 (二)近代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历史变迁 2、民国的基层政权建设。实行村治,以村为自治单位,而在村之上,有的则设立“区”,一时间,区、乡一度成为自治单位。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先后颁布《县组织法》、《乡镇自治施行法》、《区自治施行法》等法规,开始实行省、县二级制,县下设区、乡(镇)、闾、邻等“自治”组织。区、乡、镇为自治单位。 (二)近代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历史变迁 3、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大革命时期,农民协会 土地革命时期,乡苏维埃 抗日战争期间,乡政府是抗日根据地的基层政权组织,部分根据地,乡以下的村民代表会议(权力机关)、村公所(行政机关)则是基层政权组织。 解放战争时期,一部分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定位于乡镇层次(乡镇公民代表大会和乡镇政府),而在东北和华北解放区,基层政权组织则定位于村政府层次(村上为区、县人民政府)。 (三)建国后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历史变迁 1、1950年——1953年乡村并立时期。1950年中央颁布了《乡(行政村)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和《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由此确立了乡村并存的基层政权模式 2、1954年——1958年乡政权制时期。1954年宪法颁布后,农村基层政权出现了较大变更。 3、1958年——1983年人民公社时期。1958年下半年开始,我国进入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实行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管理 二、现行村民自治制度 乡政村治 1983年以后的乡政村治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的农村基层政权又经历了一次变革,人民公社退出历史舞台,乡建制恢复,乡再次成为我国最低层次的国家政权。与此同时,广大农村实行村民自治制度,行政村成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十七大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立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980年,广西宜州市合寨村村民为走出当时的乡村治理困境,率先成立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称为“村委会”。新成立的村委会使村里的社会治安迅速好转。 二、现行村民自治制度 1987年11月24日经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形式通过并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 1998年11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号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2010年10月28日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释义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共6章 * *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