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 .pptx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 前 言 药物一直是防治快速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奎尼丁应用已近百年,普鲁卡因胺应用也有50年历史。60年代,利多卡因在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到80年代,普罗帕酮、氟卡尼等药物的应用,使Ⅰ类药物发展到了顶峰。90年代初,CAST结果公布,人们注意到在心肌梗死后伴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中,应用Ⅰ类药物虽可使室性期前收缩减少,但总死亡率上升。由此引起了人们重视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效益与风险关系,并开始注意Ⅲ类药物的发展。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类别 作用通道和受体 APD或QT间期 常用代表药物 Ⅰa 阻滞ⅠNa+ + 延长 + 奎尼丁、丙吡胺、普鲁卡因胺 Ⅰb 阻滞ⅠNa 缩短 + 利多卡因、苯妥英、美西律、妥卡尼 Ⅰc 阻滞ⅠNa+ + + 不变 氟卡尼、普罗帕酮、莫雷西嗪 Ⅱ 阻滞 β1 不变 阿替洛尔、美托洛尔、艾司洛尔 阻滞 β1、β2 不变 纳多洛尔、普萘洛尔、索他洛尔 Ⅲ 阻滞ⅠKr 延长 + + + 多非利特、索他洛尔、(司美利特、阿莫兰特 ) 阻滞ⅠKr、Ⅰto 延长 + + + 替地沙米、(氨巴利特 ) 阻滞ⅠKr激活ⅠNaS 延长 + + + 伊布利特 阻滞ⅠKr、ⅠKs 延长 + + + 胺碘酮、azimilide 阻滞ⅠK,交感末梢 延长 + + +排空去甲肾上腺素 溴苄胺 Ⅳ 阻滞ⅠCa l 不变 维拉帕米、地尔硫 卓其他 开放ⅠK 缩短 + + 腺苷 阻滞M2 缩短 + + 阿托品 阻滞Na/K泵 缩短 + + 地高辛 注:离子流简称(正文同此)ⅠNa:快钠内流;ⅠNaS:慢钠内流;ⅠK:延迟整流性外向钾流;ⅠKr、ⅠKs分别代表快速、缓慢延迟整流性钾流;Ⅰto:瞬间外向钾流;ⅠCaL:L型钙电流;β、M2分别代表肾上度腺素能β受体和毒蕈碱受体。表中( )为正在研制的新药。有人将莫雷西嗪列入Ⅰb类。表内 + 表示作用强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机制 Ⅰ类药物:阻滞快钠通道,降低0相上升速率(Vmax),减慢心肌传导,有效地终止钠通道依赖的折返。Ⅰ类药物依照药物与通道作用动力学和阻滞强度的不同又可分为Ⅰa、Ⅰb和Ⅰc类。此类药物与钠通道的结合/解离动力学有特别大差别,结合/解离时间常数1s者为Ⅰb类药物;≥12s者为Ⅰc类药物;介于二者之间者为Ⅰa类药物。Ⅰ类药物与开放和失活状态的通道亲和力大,因此呈使用依赖。对病态心肌、重症心功能障碍和缺血心肌特别敏感,应用要谨慎,尤其Ⅰc类药物,易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室颤)、无休止室性心动过速(室速)]。Ⅱ类药物:阻滞β肾上腺素能受体,降低交感神经效应,减轻由β受体介导的心律失常。此类药能降低ⅠCa-L、起搏电流(Ⅰf),由此减慢窦律,抑制自律性,也能减慢房室结的传导。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房室传导障碍者作用特别明显。长期口服对病态心肌细胞的复极时间估计有所缩短,能降低缺血心肌的复极离散度,并能提高致颤阈值,由此降低冠心病的猝死率。Ⅲ类药物:基本为钾通道阻滞剂,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延长复极时间,延长有效不应期,有效地终止各种微折返,因此能有效地防颤、抗颤。此类药物以阻滞ⅠK为主,偶可增加ⅠNa-S,也可使动作电位时间延长。ⅠKr是心动过缓时的主要复极电流,故此类药物在心率减慢时作用最大,表现为逆使用依赖(Reverseusedependence),易诱发尖端扭转型室速(扭转型室速)。 Ⅳ类药物:为钙通道阻滞剂,主要阻滞心肌细胞ⅠCa-L。ⅠCa-L介导的兴奋收缩偶联,减慢窦房结和房室结的传导,对早后除极和晚后除极电位及ⅠCa-L参与的心律失常有治疗作用。常用的有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它们延长房室结有效不应期,有效地终止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减慢房颤的心室率,也能终止维拉帕米敏感的室速。由于负性肌力作用较强,因此在心功能不全时不宜选用。0相Ⅰ类奎尼丁 主要用于房颤与心房扑动(房扑)的复律、复律后窦律的维持和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因其不良反应,且有报道本药在维持窦律时死亡率增加,近年已少用。 利多卡因的药代动力学利多卡因是静脉应用的短效Ib类药物,用于室性心律失常的急性治疗。因口服迅速经肝首过代谢,故利多卡因需静脉应用才能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半衰期为8min,清除半衰期1、5-2h,最终在肝脏代谢。因此,开始静脉用药时如不给负荷量,将需20-60min才能达到治疗浓度。血流动力学耐受性较好,利多卡因仅微弱减慢希-浦系统的传导利多卡因用法: 负荷量:1、0mg/kg(50-200mg),3-5min静推,5-10min重复 维持量:1-2mg/min1h内最大剂量不超过200-300mg(4、5mg/kg)连续应用24-48h后半衰期延长,减低维持量70岁或肝功障碍:负荷量同上,维持量减半利多卡因的临床临床应用利多卡因是快速抑

文档评论(0)

189****08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