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在泌尿生殖系统的应用 .pptx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生素在泌尿生殖系统的应用;1非复杂性下尿路感染;2复杂性尿路感染;3复发性尿路感染;4病原体;急性膀胱炎的主要致病菌;复杂性尿路感染的病原体;5实验室检查;6诊断;7鉴别诊断;8治疗;抗生素的选择 尽估计少的扰乱自然的阴道和肠道的菌落 革兰氏阳性菌,如乳酸杆菌存在肠黏膜薄生物膜 内,对革兰氏阴性致病菌具有第一道防御作用 呋喃坦丁破坏自然肠道菌落最少,但消灭阴道细 菌能力有限 急性膀胱炎 单次抗生素不如3日治疗效果 TMP-SMX 3日疗程为标准治疗 复杂性尿路感染 严重??静脉用药,常用喹喏酮类或头孢类 存在解剖异常或尿路梗阻,合并代谢或免疫疾病 要祛除病因,根治合并症;9预防;是否抗生素预防方案? 抗生素治疗时间? ;细菌毒力和机体防御 的机制;一膀胱的初步防御反应 尿液冲刷 低PH值和低渗环境 尿中的盐、尿素、有机酸抑制细菌的生长 乳铁蛋白 其他:T-H蛋白、低分子糖、分泌性IgA、尿路 分泌的黏液;二UPEC的毒力因素包括 1溶血素、细胞毒坏死因子 2含铁产气杆菌素 3荚膜 4脂多糖;三尿路中细菌的附着 UPEC的黏附器官-菌毛,4种:S菌毛、 Dr家族黏附素、P菌毛、1型菌毛 1型菌毛分布最广,与膀胱感染关系紧密 1型菌毛远端纤毛结构包含 Fim F、Fim Gt、 和黏附素Fim H Fim H与膀胱上皮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是UPEC 在膀胱克隆繁殖引起尿路感染的关键 ;四1型菌毛介导的细菌侵入 膀胱上皮细胞包裹UPEC有利于细菌的生长、致病 动物实验证实,膀胱上皮细胞内细菌的生存率大于 细胞外 1型菌毛中的Fim H介导了UPEC的膀胱上皮细胞 内裹 1幸免了尿液的冲刷 2为细菌提供了营养丰富的外部环境 3更多的细菌处于静止状态,为细菌的进一步 感染致病或复发创造了条件;五膀胱的进一步反应 1膀胱上皮细胞的片状脱落,中性粒细胞浸润和 细胞因子的参与 上皮细胞的片状脱落为机体的防御措施之一, 排出细菌感染的细胞 2细菌脂多糖刺激膀胱上皮细胞分泌IL-6和IL-8 IL-6扩大释放中性粒细胞的信号,尿中IL-6浓度 与感染严重程度成正比。 IL-8对中性粒细胞起趋化作用。 细菌侵入几小时后,就能检测到IL-6、IL-8;六尿路感染难治和复发的原因 1细菌被细胞内包裹 2细菌在细胞脱落前可移出细胞,并进入 其他细胞 3表皮细胞脱落后,暴露的新内层细胞更易 感染 4细菌被内裹后,处于静止状态,条件适当 时,可使尿路感染复发;抗生素的分类;一抗生素的作用机制;二临床常用的几种抗生素;临床常用的几种抗生素;临床常用的几种抗生素;新氟喹诺酮类药物及其在泌尿外科感染中的应用;简 介;作用机制: 抑制DNA旋转酶阻断DNA的合成 细菌对喹喏酮类产生耐药主要是渗透入 细胞壁的药量减少和对旋转酶的亲和力下降 抗菌谱: 广谱抗生素,对G+球菌和G-需氧菌均有效 对绿脓杆菌包括?内酰胺酶耐药的对喹喏酮仍敏感 对G+球菌,以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最好 对肠道细菌最敏感,如沙门、志贺、布氏杆菌、 嗜血流感杆菌、结核杆菌、分枝杆菌有效 除第四代外对厌氧菌均无效 对肠球菌、肺炎球菌、奴卡菌效果差;分 类;分 类;分 类; 喹诺酮类药物的特点 ;喹诺酮类药物的特点;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过敏和皮肤反应 发生率为0、2~1、6%。皮肤反应为皮疹、瘙痒、红斑和光敏反应。 关节病 萘啶酸,环丙沙星可引起关节痛,停药后消失。 本品种药物可抑制关节软骨发育,故不宜用于孕妇和儿童患者。 肝肾功能损害 肝功能异常表现为ALT、ALP轻度暂时性升高,肾功能变化亦见 BUN或Cr轻度上升。发生率分别为0、9~4、3% 和0、1~0、7% ; 其他实验室异常 嗜酸粒细胞增多、 白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 血尿酸增高、 溶血性贫血、在pH 6、5~7、5% 时出现结晶尿等。;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1) 因抑制肝脏的药酶系统,使茶碱、咖啡因的 代谢减慢,血药浓度上升,产生中毒症状。 依诺沙星的影响最强、 环丙沙星次之、 培氟沙星再次之, 诺氟沙星和氧氟沙星的影响不明显。 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08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