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11321818 A
(43)申请公布日2020. 06.23
(21)申请号
202010301527.3
(22)申请日 2020.04.16 (71)申请人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地址300381天津市南升区卫津南路110号
(72)发明人尹亮黄套阚强帏伟平
(74)专利代理机构天津中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12105
代理人李美英
(51)lnt.CI.
E04B 1/94(2006 . 01)
E04B ///P(2006.01)
E04B 2006.01)
A62C 初32006.01)
A62C 3〃05(2006.01)
A62C 2/08(2006.01)
权利要求书3页说明书8页附图5页
(54)发明名称
-?种内外联喷补强型防火板式节点结构及 使用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外联喷补强型防火板式 节点结构及使用方法,判断已发生火灾;启动有 压供水系统?水流自外管经由内滑管进入碟形喷 头体并冲击弧面底充,碟形啧头体带动内滑管凸 脊沿管口缩小环滑动,弧面底充触碰下节点种盖 使其脱落,内滑管凸音继续沿管口缩小环滑动直 至垫圈I表面与垫圈II表面接触.此时水雾自十 二个喷嘴满压力嗅出,将板式节点内外完全包 裹,实现对其整体进行隔痣和降温:判断火灾已 熄灭.美闭供水系统.反推碟形喷头体带动内滑 管凸帑沿管口编小环滑动宜至收纳夏位;将下节 y点盘盖盖入下节点盘孔。本发明为新建铝合金网 2壳的构件防火保护设计和改扩建时的防火改造、 §相关标准的制修订提供了借鉴,具有巨大的社会 E经济和公共安全效益.
.一种内外联喷补强型防火板式节点结构,包括板式节点⑴、供水管⑵,所述板式节 点(1)包括节点盘(1T)、螺栓1-2、倒角工字梁(1-3);
所述节点盘(1T)包括上节点盘(1-1-1).T节点盘(1-1-2):
所述倒角工字梁(1-3)包括倒角上翼缘(1-3-1).矩形腹板(1-3-2)、倒角下翼缘(1-3? 3);
六根所述倒角工字梁(1-3)的倒角端间隔的设置在上节点盘(1T-1)和下节点盘(1-1? 2)之间,六根倒角工字梁(1-3)的倒角上翼缘(1-3-1)与上节点盘(1-1-1)通过数个螺栓(1- 2)固定在一起,六根倒角工字梁(1-3)的倒角下翼缘(1-3-3)与下节点盘(1-1-2)通过数个 螺栓(1-2)固定在一起,六根倒角工字梁(1-3〉另一端伸出上节点盘(1-1-1)和下节点盘(1-
2)外;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合喷头(3)、下节点盘盖(4):
所述下节点盘(1-1-2)中心设有一个下节点盘孔(1-1-2-1);
所述复合喷头(3)包括一套垫圈组(3-1)、一根内滑管(3-2)、一套外管(3-3).-个套伞 喷头体(3-4)、一个碟形喷头体(3-5)、十二个喷(3-6):
所述垫圈组(3T)包括垫[fell (3-1-1)和垫圈II (3-1-2);
所述外管(3-3)包括上短管(3-3-1)和下长管(3-3-2):
所述上短管(3-3-1)下端与套伞喷头体(3-4)空心正锥管1 (3-4-1)小开口端连接,套伞 喷头体(3?4)空心正推管II (3-4-4)小开口端与下长管(3-3-2)上端连接:
所述垫圈I(3-1-1)套入空心圆管I (3-2-1) ±端旦顶紧凸(3-2-2)的顶端,所述管壁 加厚环(3-2-3) S于垫圈I(3TT)及空心圆管I (3-2-1)上,与空心圆管I (3-2-1)对中连接 在一起:
所述垫圈II (3-1-2)和管口缩小环(3-3-3)固定在一起,并依次套入空心圆管I (3-2-1) 下端,空心圆管I (3-2-1)的凸脊(3-2-2)分别置于垫圈II (3-1-2)的短形竖槽K3-1-2-1)和 管门缩小环(3-3-3)的矩形竖槽II (3-3-3-1)中;
将空心圆管I (3-2-1)固定有管壁加厚环(3-2-3)的一端整体从下长管(3-3-2)的下端 插入,并滑动使管壁加厚环(3-2-3).垫圈I (3-1-1)进入上短管(3-3-1)内,垫圈II (3-1-2) 进入下K管(3-3-2)内,再将管口缩小环(3-3-3)与下K管(3-3-2)的下端对中固定:
所述套伞喷头体(3-4)空心圆管II (3-4-2)±的六个出水孔I(3-4-2-l)q?分别连接一 个喷嘴(3-6),所述碟形喷头体(3-5)空心正锥管III (3-5-2)±的六个出水孔II (3-5-2-1)中 分别连接一个喷嘴(3-6),所述供水管(2)固定在板式节点(1)一根倒角工字梁(1-3)的倒角 上翼缘(1-3-1)与矩形腹板(1-3-2)的夹角处,将弯头端(2-1)与上短管(3-3-1)上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