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1年学习解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PPT课件.ppt

2021年学习解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毛泽东思想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 (一)“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过程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982年,党的十二大:“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 第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第二,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 (三)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架构图 毛泽东思想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的一种符号、象征、信仰,蕴涵其中的原则与方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强大的凝聚力。 写在课程之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发展、完善和创新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01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 0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进程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4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2002年,英国路透社邀请政界、商界、艺术和学术领域的名人评选“千年伟人”,马克思以一分之差略逊于爱因斯坦。 2005年,在英国BBC举办“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调查中,3万听众投票。卡尔·马克思,27.93%,榜首;大卫·休谟,12.6%,次席;柏拉图、康德、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远远落后。黑格尔甚至没进入前20名。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问 答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它是如何产生的?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理论内容。(马克思经典文本)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马克思的名字在1899年《万国公报》上第一次提到,“马客思”。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思想发生了变化。他在《新民丛报》上的文章中提到“麦喀士,日耳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 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1917年5月的《新青年》杂志开始向中国人介绍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以后,先进的知识分子纷纷创办刊物,编辑书籍,组织进步团体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1920年出现400多种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早期传播马列主义代表人:南陈北李 李大钊 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 陈独秀 1920年9月,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8卷1号发表《谈政治》一文,明确宣布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表明他已从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01:李大钊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社会主义的理想)“因各地、各时之情形不同,务求其适合者行之,遂发生共性与特性结合的一种新制度(共性是普遍者,特性是随时随地不同者),故中国将来发生时,必与英、德、俄……有异。”——《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 02:陈独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我很希望青年诸君能以马克思实际研究的精神研究社会上各种情形,最重要的是现社会的政治及经济状况,不要单单研究马克思的学理。”第一,“实际研究的精神”;第二,“实际活动的精神”。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