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上海市初中毕业语文试卷及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海市初中毕业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海市初中毕业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海市初中毕业语文试卷及答案 2009 年上海市初中毕业一致学业 语文考试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 27 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地址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共 42 分) (一)默写( 18 分) 1.明月松间照, 。(《山居秋暝》 ) 2.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 ) 3.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 4. ,思而不学则殆。 (《孔孟论学》 ) 5.一水护田将绿绕, 。(《书湖阴先生壁》 )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 7— 8 题( 4 分)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万里悲秋常作客, 困难苦恨繁霜鬓, 7.以下不属于 诗人“苦恨”原因的一项为哪一项( ... .常年旅居他乡 .浊酒难以解忧 C.国家混乱不安 .自己困苦多病  杜甫 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尽长江滔滔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 )(2 分) 8.诗歌的前四句描述出一幅深秋 的画面, 后四句触景抒怀, 浸显出诗人 的心 境。( 2 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9— 11 题( 8 分) 黄生借书说(节选)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够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汗牛塞屋, 荣华家之书, 然荣华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 后辈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 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 “今日存明日 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 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 蟫灰丝时蒙卷轴。尔后叹借者之专心专,而少 时之岁月为痛惜也! 9.“随园主人”是 朝的 (人名)。( 2 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 分) 其他祖父积、后辈弃者无论焉。 11.上文运用典型事例说了然“ ”的看法。(3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2— 15 题( 12 分) 扁鹊投石 [注]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 .,扁鹊请除。左右曰: “君之病在耳从前,目之下,除之 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 “君与知之者谋 之,而 . 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 (《战国策·秦策》 ) [注 ] 石:石针,古时治病用的工具。 12.讲解文中加点的词语。 (4 分) ( 1)武王示之病. ( ) ( 2)君与知之者谋 之( ) .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 分) 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14.“君以告扁鹊”中, “告扁鹊”的详尽内容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 ( 2 分) 15.扁鹊的话一是针对 而言,一是针对 而言。( 4 分) 二、现代文(共 48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6— 20 题( 22 分) 闲聊桂文化 ①我国是桂花的故乡。 桂花在中国分布极广、 种植历史极长, 外国种植的桂花均由中国 传入。《中国植物志》第 61 卷说明桂花时,引用了唐朝郭橐驼《种树书》中的记录,注明桂 花原产地是在中国的西南部。 ②桂花在中国名花的排行中名列梅、菊、兰、莲、牡丹等等此后,但它倒是和人们生活 贴得近来的一种植物。当我们刚懂得用味觉去认识世界, 桂花蜜、 桂花羹、桂花糕就到了口 边。懂得听故事今后, 父亲母亲会在飘散着桂香的庭院里指着明月给我们讲吴刚伐桂、 桂树随创 . 随合的神话; 父亲母亲还会不失时机地给我们讲蟾宫折桂的典故: 一次,晋武帝问起当时的名士、 官拜雍州刺史的郄诜对自己的议论, 郄诜对曰:“臣 犹桂林之一枝, 昆山之片玉。 ”今后, 人们便开始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比喻特别出众的人才。科举制度形成后, “蟾宫折桂” 又成了考中进士的形象说法, 而桂花甚至逐渐演变成了科举前三名的代称: 丹 桂代表状元、金桂代表榜眼、银桂代表探花。 ③当我们会吟咏古诗了, 咏桂佳作就一首首地进入了我们的读本。 宋代朱熹的 “亭亭岩 下桂,岁晚独芳香。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 ,让我们从赏析角度领悟了桂花的姿态与馥 郁的芳香。屈原《九歌》中的“援北斗兮酌桂浆” ,让我们认识到在楚地早期文件中便已提 及桂花的食用价值。欧阳修的桂花诗则更富饶情味: “有客赏芳丛,移根自幽谷。为怀山中 趣,爱此岩下绿。晓露秋晖浮,清阴药栏曲。更待繁华白,邀君弄芳馥。 ”对友人赠他所喜 爱的桂树,欧阳修不但以诗酬报,还在诗中发出了改日共赏“芳馥”的

文档评论(0)

139****95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